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曼第登陸80週年 《美聯社》揭當年戰地報導內幕

6月6日當天戰地記者們隨著盟軍出海,參與諾曼第登陸。(美聯社)

6月6日當天戰地記者們隨著盟軍出海,參與諾曼第登陸。(美聯社)

2024/06/05 13:05

李欣潔/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適逢諾曼第登陸80週年,各國將舉行盛大紀念活動,《美聯社》也分享當年《美聯社》記者是如何跟著搶灘隊伍發表諾曼第登陸快訊報導的過程。

據《美聯社》報導,1944年6月初《美聯社》記者抵達英格蘭南部,得知盟軍即將進行大規模登陸時,美國陸軍第一步兵師霍伊布納少將(Clarence R. Huebner)向他們表示歡迎:「我們將盡一切努力幫助您們獲取故事並照顧您。如果受傷了,我們會把你送進醫院。如果你死了,我們會埋葬你。所以不用擔心任何事情。」

6月6日當天戰地記者們隨著盟軍出海,留在英國負責指揮美聯社團隊的資深記者加拉格爾(Wes Gallagher)從在德國廣播中聽到登陸已經開始的消息後,立刻跑到英國新聞部等待官方公報,當天上午9點官方消息公布,同時向記者們表示「你們有33分鐘的時間準備快訊。」

當時《美聯社》報導:「今天,在多雲的白天,盟軍以巨大的力量在法國諾曼第海岸登陸,並用戰車和步兵向內陸數英里發起猛攻,艾森豪威爾將軍稱之為『十字軍東征』,強調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全面勝利。」

《美聯社》前線記者格林(Roger Greene)躲在灘頭陣地的彈坑中,發出了第一份《美聯社》諾曼第前線報導「在盟軍的猛烈攻擊下,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在第一個小時內就被突破了」。

另一名記者懷特海德(Whitehead)則隨美軍陸軍第1步兵師第16步兵團登陸奧馬哈海灘,一登陸就失去了他的裝備,還差點喪命,他後來回憶道:「看到這麼多人被殺,我不再害怕了,也開始接受要被殺的命運」,不過他仍在最血腥的奧馬哈海灘中倖存下來。

《美聯社》攝影師厄文(Bede Irvin)則不幸在之後的軍事行動中身亡,厄文7月25日在諾曼第聖洛鎮附近,拍攝盟軍的轟炸,結果一些轟炸機誤擊友軍,包含厄文在內還有100多名美國士兵陣亡,近500人受傷,厄文最後也葬在法國諾曼第美軍公墓中。

《美聯社》攝影師厄文7月25日在諾曼底聖洛鎮附近,遭盟軍轟炸機誤擊身亡,最後葬在法國諾曼第美軍公墓中。(美聯社)

《美聯社》攝影師厄文7月25日在諾曼底聖洛鎮附近,遭盟軍轟炸機誤擊身亡,最後葬在法國諾曼第美軍公墓中。(美聯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