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羽化成龍!紫外光揭「 鸚鵡嘴龍」羽毛進化秘密

過去古生物學界認為鸚鵡嘴龍只在尾巴上有羽毛,而現在這項新研究表明,它整個身體的皮膚會根據是否有羽毛而有所不同。圖為西伯利亞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sibiricus)還原想像圖。(取自維基百科公領域/CC BY-SA))

過去古生物學界認為鸚鵡嘴龍只在尾巴上有羽毛,而現在這項新研究表明,它整個身體的皮膚會根據是否有羽毛而有所不同。圖為西伯利亞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sibiricus)還原想像圖。(取自維基百科公領域/CC BY-SA))

2024/05/22 20:2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一項研究中揭示,早白堊紀(約1.35億至1.2億年前)羽毛恐龍Psittacosaurus(鸚鵡嘴龍)擁有爬行動物的鱗片皮膚,這為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提供了新見解。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21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研究團隊由科克大學的楊子孝博士(Dr. Zixiao Yang)和瑪麗亞·麥克納馬拉教授(Prof. Maria McNamara)領導,並與中國南京大學的科學家合作。他們利用紫外線(UV)光,發現了先前不可見的保存完好的化石皮膚區塊,這些區塊在自然光下是看不見的。

楊博士表示:「這個化石真的是一顆隱藏的寶石。皮膚化石在2021年標本捐贈年給南京大學時仍然隱藏著,只有在紫外光下才能看到,發出引人注目的橙黃色光芒」,進一步的X光和紅外光檢查,顯示了保存完好的細胞結構。更為驚人的是,化石皮膚的化學成分是矽,這與玻璃相同,這種保存方式在脊椎動物化石中前所未見。

麥克納馬拉教授解釋說,這項發現對恐龍羽毛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羽毛最初只在身體的某些區域發展,而其他部分仍然保留爬行動物的鱗片。這種「分區發展」的模式,可能幫助早期的羽毛恐龍在生存和適應方面取得成功,並將這些基因傳遞給後代。

過去古生物學界認為,鸚鵡嘴龍只在尾巴上有羽毛,而現在這項新研究表明,它整個身體的皮膚會根據是否有羽毛而有所不同。像現代鳥類那樣柔軟的皮膚似乎與羽毛區域有關,而禿斑則呈鱗片狀,這表明在羽毛進化的早期階段,保留爬行動物皮膚可能改善了皮膚的功能。

這項研究為恐龍向鳥類的進化,提供了關鍵的證據,揭示了分區發展在適應和生存中的重要性。這不僅深化了我們對恐龍進化的理解,也展示了現代技術在古生物學研究中的潛力。隨著更多化石的發現,我們有望進一步解開恐龍演化的謎團。

研究中的恐龍標本在自然光(上半部)和紫外光(下半部)下的對照,在紫外光下,隱藏的皮膚區塊發出橙黃色光芒。(取自University College Cork網站)

研究中的恐龍標本在自然光(上半部)和紫外光(下半部)下的對照,在紫外光下,隱藏的皮膚區塊發出橙黃色光芒。(取自University College Cork網站)

電子顯微鏡下的化石皮膚顯示出礦化的細胞層。(取自University College Cork網站)

電子顯微鏡下的化石皮膚顯示出礦化的細胞層。(取自University College Cork網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