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安心毯真的有用 研究證實觸摸身體能增加幸福感
一名烏克蘭難民媽媽與她的寶寶握著手。(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擁抱可以安撫情緒,8日發表的一份研究進一步顯示,不論是擁抱、握手,觸摸身體對身心都有好處,用一張有重量毯子帶來的觸摸感,也同樣有用。
根據《衛報》和《紐約時報》報導,德國與荷蘭研究人員8日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有系統地檢視多年來有關觸摸、輕撫、擁抱等肌膚接觸的研究,證實身體接觸能夠增加幸福感,舒緩疼痛、憂鬱和焦慮。
這項研究統整的資料,來自於212份之前已發表的研究,以及85份針對成人、25份針對新生兒的統計性分析,研究人員從這些結果中發現,觸摸對心理和生理健康同樣有益處,而且對不論是成年人或新生兒都有幫助。
報告共同作者、德國埃森大學醫院神經學家哈特曼(Helena Hartmann)表示,「在我們生活中多一點經雙方同意的觸摸,能幫助減輕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報告另一名共同作者、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米宏(Frédéric Michon)說,觸摸對早產兒的正面效應尤其顯著,這些寶寶經歷肌膚接觸後「大幅改善」。
另外,生病的人比健康者更能從觸摸獲得心理益處,不論是家人或者醫院照護人員的觸摸都有幫助。但是對新生兒來說,父母的撫摸會比陌生人對寶寶更好。觸摸的形式和持續時間並不影響,但是在成年人身上顯示,較頻繁接觸與較大的好處有關連。米宏說,每兩年按摩一次,不會有太大效果。
研究也發現,被像社交機器人或者有重量的毯子觸摸,所獲得的身體健康上的好處,與被其他人觸摸相當。對此,哈特曼說,這點令人訝異,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探究以這些物體觸摸人體,對改善人類幸福感的影響。但是就對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而言,人的觸摸會比前述物體還要好,這可能是因為人與人接觸是肌膚的接觸。
未參與研究的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認知神經學家馮摩爾(Mariana von Mohr)說,人類皮膚中有「C觸覺傳入神經纖維(C-tactile afferent)」,格外能感受溫和、輕撫的接觸,以及類似人類皮膚的溫度,據信有助於情緒調節,未來的機器人可設計成更精確複製人類皮膚的觸感和溫度,或許能夠提供相當於人類觸摸的心理健康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