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喀布爾陷落 回顧美軍在阿富汗20年

2009年,歐巴馬打著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口號當上美國總統,不過,他上任後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卻暴增。圖為2014 年 5 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造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附近的空軍基地期間向美軍致意。(法新社檔案照)

2009年,歐巴馬打著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口號當上美國總統,不過,他上任後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卻暴增。圖為2014 年 5 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造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附近的空軍基地期間向美軍致意。(法新社檔案照)

2021/08/15 22:37

〔中央社〕美國在911恐攻之後,對庇護開打組織首腦賓拉登的阿富汗發動反恐戰爭,推翻當時統治者神學士。然而,隨著阿富汗的政權即將和平轉移,這個極端的伊斯蘭政權正捲土重來。

美國自2001年911恐攻事件發生後,對阿富汗的開打組織(al-Qaeda)和神學士(Taliban)發動戰爭,20年來共投入2兆美元、損失近2500條人命。

然而,隨著神學士進逼首都喀布爾(Kabul),與阿富汗政府商談和平政權轉移,而美國忙著撤離使館人員,美國投入的資源,正式宣告前功盡棄。

美國究竟是為何進攻阿富汗,又為何落到原先的統治者神學士如今又反攻奪回政權的局面?一切要追溯到20年前的911恐怖攻擊事件。

● 反恐戰爭

2001年9月11日,開打組織(Al-Qaeda)發動恐怖攻擊,造成近3000美國人喪生。美國譴責阿富汗與當時的神學士政府窩藏開打首腦賓拉登(Osama bin Laden)。

在911發生後不到一個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於10月7日對阿富汗展開「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這場行動開啟了美國的「反恐戰爭」,僅花費數週,就推翻自1996年起掌控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

● 被遺忘的戰爭

2003年3月,美國的注意力暫時轉移到推翻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的伊拉克戰爭。

神學士和其他伊斯蘭組織以阿富汗的南部和東部為據點重新集結。從那裡可以發動攻擊,並輕易逃往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區的基地。

2008年,美國駐阿富汗司令要求更多兵力支援。小布希加派美軍,使得駐阿富汗美軍人數來到4萬8500人。

● 全盛時期10萬美軍

2009年,歐巴馬(Barack Obama)打著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口號當上美國總統。

不過,他上任後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暴增到約6萬8000人。同年12月,歐巴馬再派遣3萬美軍進駐阿富汗。

截至2010年,約有15萬外國軍人派駐阿富汗,當中10萬人為美軍。

● 賓拉登之死

2011年5月2日,賓拉登在巴基斯坦藏匿處遭美國特種部隊擊斃。

● 結束戰鬥任務

2014年12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結束在阿富汗的戰鬥任務。不過,仍有1萬2500名外國軍人留守阿富汗執行反恐任務,其中9800人是美軍。

但隨著神學士勢力擴張,阿富汗情勢逐漸惡化。

● 美國再度增兵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美國撤軍不設定時間表,並在2017年8月再度增派兵力。美軍大規模增加空襲行動。

● 和談與協議

2018年,華府和神學士代表在卡達首都杜哈召開特別會談,討論美國撤軍阿富汗。

華府開出條件,要求神學士不可讓阿富汗再次成為「開打組織」等聖戰組織的庇護所。

2020年2月29日,美國和神學士簽署歷史性協議。

神學士與阿富汗政府的和平會談於9月12日展開,但暴力衝突隨後升高,和談陷入僵局。神學士被指控對一系列知名運動人士、政治人物、新聞記者以及公職女性等展開攻擊。

● 最終撤軍日與神學士攻勢

截至川普在2021年1月結束任期時,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人數已經降至2500人。

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會遵守與神學士的協議,但把撤軍期限延後到9月11日。

拜登今年4月14日正式宣布,在今年911恐怖攻擊事件20週年紀念日前,將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結束這場美國陷入最久的戰爭。

隨後拜登在7月8日又說,美軍近20年前在阿富汗展開的任務將於8月31日結束,獨自決定自己的未來是阿富汗人民的權利和責任。

在原本的撤軍期限5月1日過去後,阿富汗暴力衝突開始升高,神學士發動一連串攻擊行動,並佔據數個大城市附近的鄉村地區,令人憂心一旦美軍和國際部隊撤離,阿富汗政府軍將會兵敗如山倒。

● 激烈交火

5月初,北約展開在阿富汗的最終撤軍,9600名士兵中有2500人為美軍。

在此同時,神學士與阿富汗政府軍在南部海曼德省(Helmand)爆發激戰。

5月8日,一顆炸彈在喀布爾一所女校外爆炸,造成85人喪生,大多是學童。這起今年最致命攻擊事件據信是神學士發動,但他們並未承認。

5月中旬,美軍從坎達哈(Kandahar)的空軍基地撤軍。

● 關鍵邊界

神學士取得大片土地的控制權,包括鄰近塔吉克的邊境城市謝爾罕班達(Shir Khan Bandar),迫使塔吉克進行戰備檢查。

7月9日,神學士宣布佔領與伊朗接壤的阿富汗最大邊境口岸伊斯蘭卡拉(Islam Qala)。

● 城市相繼淪陷

8月的第一個週末,神學士對都會中心發動猛攻,至少3個省會遭到攻擊。美國和英國稱神學士已經犯下「戰爭罪」,指控神學士在史賓波達克鎮(Spin Boldak)「屠殺平民」。

8月6日,神學士在首都一座清真寺,射殺阿富汗政府的媒體資訊中心主任梅納泊(Dawa Khan Menapal)。

8月7日,神學士攻陷了首座省會,西南部寧羅茲省(Nimroz)省會薩蘭吉(Zaranj)落入神學士之手,並稱「未經戰鬥」就拿下這個城市。接下來數天,北部數個城市相繼淪陷。

儘管阿富汗的血腥衝突正在升高,但美國總統拜登並未表示要延後撤軍期限。

8月14日,神學士攻進北方大城馬薩里沙利夫(Mazar-i-Sharif)。在無力抵抗之下,喀布爾南方僅70 公里的洛迦省(Logar)省會普勒阿拉姆(Pul-e Alam)也落入神學士掌控。

●和平投降

8月15日,神學士沒有動用一兵一卒,拿下東部大城查拉拉巴(Jalalabad),實際包圍喀布爾,兵臨城下。

神學士下令戰士在喀布爾市郊等待,開始與政府準備「和平政權轉移」,距離勝利僅剩一步之遙。

阿富汗內政部高層表示,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已經離開首都喀布爾,逃往塔吉克(Tajikistan)。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名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今天透露,美國將在72小時內,撤離美國駐喀布爾的所有使館人員,包括高層官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