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英國研究:某些腸道細菌可能提升腸癌風險

英國研究發現,人類腸道「擬桿菌屬」中有某種細菌,會增加罹患腸癌機率。(示意圖,路透資料照)

英國研究發現,人類腸道「擬桿菌屬」中有某種細菌,會增加罹患腸癌機率。(示意圖,路透資料照)

2019/11/04 23:23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首次運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探討腸道細菌與腸癌的因果關係,結果發現人類大腸的非病原性優勢菌種「擬桿菌屬」(bacteroidales)中,有一種未經分類的細菌,會讓罹患腸癌的機率上升2%至15%。

主導這項研究的布里斯托大學學者韋德(Kaitlin Wade),四日在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RI)於格拉斯哥的癌症大會上發表成果。

韋德指出,雖然愈來愈多研究證明,腸道菌叢(Gut Microbiota)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其中也不乏益處,但鮮少有研究提出兩者間因果關係的證據。韋德表示,她對於腸道菌叢的變化是否對腸癌造成影響很好奇,例如,某種細菌的數量變化、不同類型細菌的數量等。

因此,韋德率領團隊利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針對比利時「弗蘭德腸道菌叢計畫」(FGFP)等三項歐洲研究計畫中的3890名參與者,以及「國際大腸直腸癌遺傳和流行病學組織」(International genetics and epidemiology of colorectal cancer consortium)的12萬328件案例進行分析。據悉,這些研究追蹤特定疾病患者體內,有別於一般人的基因組差異,即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團隊分析後發現,有13種基因變異分別對應到不同種類腸道細菌的變化,進一步分析後又發現,體內有「擬桿菌屬」中某一種細菌的人,罹患腸癌的機率比沒有這種細菌的人高出2%至15%。韋德指出,這項發現佐證先前的研究,即在腸癌患者體內,「擬桿菌屬」細菌更常見,數量也更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