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一枚指紋+手機序號 連破竊案

2005/03/20 06:00

〔記者王瑞德╱台北報導〕手機IMEI序號和一枚指紋建奇功!

北市警中山分局追查北台灣連續發生汽機車和民宅竊盜、搶奪案,根據其中一名被害人遭竊手機中,俗稱「手機身分證」的IMEI序號追查,再根據收受中古手機的民間通訊行老闆要求出售者留在切結書上的一枚指紋,偵破高達廿起的搶奪、竊盜案。

由於日前警方偵破的宜蘭綁架撕票犯罪集團,大舉勾結不肖通訊行變更手機IC板,故意將手機序號歸零,使得警方無法從手機序號追蹤歹徒行蹤,警方將比照嚴格管理易付卡前例,要求民營電信公司配合,一旦發現通聯資料中出現序號歸零手機,應立刻通知警方進行了解偵辦,避免成為犯罪死角。

據警方追查,近幾個月來,從桃園縣到台北縣市,不斷發生民眾停放在高架橋下轎車、停放路邊機車的置物箱遭歹徒破壞後,竊取皮包、手機等財物,還有大膽竊賊竟然專挑屋內有人時入侵行竊手機,而鎖定台灣地區兩大竊盜集團進行追查。

警方根據其中一名被害人置於機車置物箱中遭竊的手機IMEI序號,行文要求各大民間電信公司配合查詢,由於每支手機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序號,形同手機的「身分證」,迅速查出該失竊手機已由一名男子使用新的行動電話門號。

警方循線找到這名男子,當事人向警方證稱,他是在日前前往桃園地區一家民間通訊行購買二手的中古手機,警方再循線前往這家通訊行清查,發現一名陳姓男子竟然一次持多達三十餘支中古大哥大,前往通訊行販售。

據通訊行向警方供稱,陳姓男子在前任店長時代就經常前往販賣中古手機,由於他表示手機是友人託售,或是網路上購買後,因不適用而轉售,故通訊行不疑有他,且因陳某是老顧客,店方並未要求他留下身分證影印本,但是為求慎重起見,還是請他簽下切結書,並且按捺指紋為證。

警方追查陳某所留姓名、資料,發現是假名和假資料,進一步將陳某所留指紋送往刑事警察局進行比對,查出其真實身分後,將其逮捕;警方查出陳某至少涉及十三起竊盜案,並涉嫌搶奪一名騎機車等候紅綠燈的女騎士皮包,經送往地檢署複訊後已收押禁見。

警方也意外在同一家通訊行,發現另一名張姓男子同樣持大批中古手機前往出售,十分可疑,經向民間大哥大業者調閱相關資料後,發現這些手機的原使用門號機主,全都遭人竊走手機,不同的是,張某每次行竊時竟都故意選擇屋內有人時侵入作案。

警方調查,其中位於桃園的一處透天厝,當張某自二樓侵入時,女屋主在三樓,二名就讀幼稚園的子女在二樓,天真的孩童撞見張某時,還問他:「你來我們家為什麼沒穿拖鞋?」張某面對童言童語不加理會,偷走女屋主的皮包後揚長而去。

另一起竊案更離譜,當張某潛入當代書的被害人家中時,被害人熟睡在臥室床上,但是直到張某偷走被害人放在床上的手機和床頭櫃的皮包,竟都未察覺張某侵入;警方已查出張某至少涉及六起民宅竊案,正擴大偵辦中。

IMEI 手機的身分證

台灣地區大多數使用GSM系統的電信公司,其搭配使用的手機均擁有獨一無二的IMEI序號(按*#06#即會顯示)被稱之為「手機身分證號碼」,只要是使用同一支手機,就算更換不同電信公司的門號、SIM卡,警方依然可以步步追蹤。

台灣的犯罪集團也注意到此一現象,於是勾結不肖的民間電訊行業者,利用變更手機IC板線路,偷偷將手機IMEI序號「歸零」,如此一來,就可順利逃過警方追蹤,日前宜蘭綁架撕票案中,歹徒就利用變更手機序號方式以逃避警方跟監,增加警方追蹤大哥大訊號的困難度。

雖然近年來的綁架和強盜等重大刑案中,嫌犯都習慣改用被害人的手機對外通訊,但警方仍可鎖定手機序號進行追蹤,因為只要歹徒持用同一支手機,就算變更其他電信公司門號,警方仍可順利鎖定其發話基地台,但一些通訊行鑑於有利可圖,竟開高價,專門替重大刑案嫌犯將手機序號歸零。

目前各大電信公司均使用電腦管制通聯紀錄,除了詳細記載雙方通話門號、通話起始和結束時間之外,還會顯示出其手機序號,凡是歸零後的手機序號,就不會出現在通話紀錄上,民間電信公司只要加一道手續,就可以進行管制,發現手機序號出現異狀時,應主動知會警方,以避免淪為犯罪集團的作案利器。

國人因人手一支大哥大,加上有些人隨身攜帶二支以上的手機,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加上尾牙、春酒或是聚餐喝酒,就會將手機遺忘在計程車上。

雖然接著上車的乘客,可能在發現「前人」所遺留的物品時,因一時貪心而據為己有,但是不少計程車司機則是因清理車廂時,將這些乘客遺留物充當是自己的「戰利品」,但不管是計程車司機拾獲乘客所遺落的手機,或自用、或轉售,使用者身分都可能因此遭查出,最後吃上侵占罪的官司。

至於台灣地區許多夜市或是拍賣網站,所便宜出售的中古手機,民眾也應避免貪小便宜,一旦買到來路不明的贓物手機,極可能因此而吃上官司。

由於一般手機失竊案,警方雖然受理報案,但因事後積極追查與否,端視承辦員警個人職業道德,民眾若發現手機失竊報案,可在筆錄中強調要求警方追查民營電信公司通聯紀錄中的IMEI序號,只要有心人仍使用同一支手機,都可循線查出使用者身分,若承辦員警拒絕,則可向督察單位檢舉,以保障自身權益;值得注意的是,民眾針對不慎遺失的手機千萬不要謊報失竊,以免因此吃上謊報官司。(記者王瑞德)

《新聞分析》指紋建檔 治安之鑰

記者王瑞德╱新聞分析

如果不是鍥不而捨、一路追查到底的台北市警中山分局優秀警探,如果不是手機IMEI序號,如果不是嫌犯留在切結書上的一枚指紋,廿餘起的竊案、搶奪案將永遠石沈大海,嫌犯落網將成為遙遙無期的奢望。

全民指紋建檔,已淪為少數打著人權大旗,不顧大是大非而堅決反對抗拒到底的魔咒,這些人認為指紋建檔就是侵害人權,正如同反對全國大街小巷所設立的鄰里監視器,認為其影響人民隱私權般可怕。

全民指紋建檔有這麼可怕嗎?

如果可怕,目前除了上百萬的前科犯所留的指紋、掌紋資料,數百萬的役男們之前在身家調查時所留下的指紋建檔,基於「人權」考量,是否也應該要求政府單位全數銷毀以示公平?

指紋建檔和信用卡、金融卡等機密資料的管制相同,我們不能因為有不法集團仿冒信用卡盜刷,就一輩子不使用信用卡,因為積極應對的重點應在於如何嚴格把關、管制,不使機密資料外洩,而不是一味反對、圍堵,並且動輒扣以「人權」的大帽子。

對善良的人來說,全民指紋建檔並無損於其權益,因為在現實人生中,從搭車、用餐、寄信、逛街等日常生活不經意的動作中,我們隨時都會留下自己的指紋,但並無損於我們的權益;但是對作奸犯科者而言,其無意中所留下的指紋,正如同獨一無二的DNA般,將成為破案的重要關鍵,甚至救回人質肉票寶貴的性命。

就以中山分局所偵破的連續竊盜、強盜案為例,如果不是因為警方針對每一個可能的線索步步追蹤,最後掌握到嫌犯所留下的一枚指紋進行比對,在嫌犯販賣手機贓物全部使用假資料,加上根本沒有身分資料的佐證下,全案極可能淪為無從偵破的「死案」。

而指紋建檔目前不僅普遍使用在民營企業辨識系統上,連台北市政府也推廣指紋建檔,以方便民眾洽公。

在民國八十五年前桃園縣長劉邦友血案、八十六年白曉燕遭綁架案連續爆發後,台灣警方才以特別預算自國外購進電腦自動指紋辨識系統,過去必須以人工比對多日的落伍方式,成為幾分鐘就能比對出身分,許多默默在墳墓中躺了十幾年的無名屍,在一夕之間比對出身分,通知家人後,終於可以「回家」。

全民指紋建檔不是洪水猛獸,正如同只要不偷雞摸狗、隨處便溺偷情,根本不必擔心鄰里監視器會侵犯隱私;相反的,近年來台灣地區多起重大綁架、槍擊、搶奪和肇事逃逸案,均有賴於到處林立的鄰里監視器和便利商店監視系統協助破案建功。

全民指紋建檔對全台灣人民來說,利多於弊,可以使作奸犯科者現形,可以保障合法民眾權益,只要嚴格做好把關、管制,何懼之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