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悲憐型厝村 靠「圈仔」趁食

2007/11/26 06:00

〔記者蔡民一/東石報導〕東石鄉型厝村是個偏僻的漁村,村民以捕魚、蝦及養殖牡蠣為主,早年的捕魚以風帆船或人力搖槳作海上工具,捕魚以「圈仔」的方式為主,與海搏命討生活,民國四十四以及四十五年的海難,蔡金水兄弟竟然前後在海難中失蹤。

型厝村全村目前約有五百餘戶、一千八百人,村外有一處小漁港,停放管、膠筏,男性大都捕魚、養殖牡蠣,女性大都在住家或附近剖牡蠣,是一個傳統的漁村。

型厝村福安宮主委顏樹根回想,當年出海「圈仔」(或稱為乾仔)捕魚作業,大都由風力帆船或人力搖槳拖著「圈排」出海到外傘頂洲作業,魚網在外海淺灘區定置成螺旋狀,魚進入魚網後,會循著網緣想要逃走,結果會游進螺旋狀的魚網內;等到退潮後,魚兒裸露在螺旋狀的魚網內,再以手或網捕捉。

至於「圈排」就是漁民休息、吃飯的竹筏,竹筏上有灶,還有一間竹寮屋。顏樹根說,漁民的吃、住都在竹筏上,可容納廿人的竹筏可以想像竹筏有多大。

在民國四十五年發生的海難失蹤的蔡金水就是顏樹根的表哥。他說,表哥是大姑的兒子,大姑當時還收養一個兒子蔡武四與蔡金水作伴,後來大姑及姑丈過世後,蔡金水、蔡武四就住在他家,但很不幸的蔡武四已經先在民國四十四年的海難中失蹤,第二年蔡金水竟又發生不幸。

顏樹根表示,早年的型厝村只有兩部腳踏車,生活困苦,雖然相繼有村民到外傘頂洲捕魚的時候失蹤,但是年代久遠,村民口耳相傳,對這兩件的海難較有印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社會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