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北筆記》公民參與公共政策 不能做半套

2016/04/05 06:00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是正確的施政方向,但柯文哲上任至今,從公民咖啡館、i-Voting、行動市政會議、參與式預算等各式公民參與機制執行至今卻飽受批評,不是做半套,就是淪為形式主義,現在甚至成了柯市長束手無策時的擋箭牌,下不了的決策,都交由i-Voting,已將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概念扭曲。

政策的擬定與執行,是屬於專業層次,但專業的侷限與傲慢,卻常使政策與民所想、所要距離遙遠,所以加入公民參與,當可補足政府官員在擬定政策與執行政策的缺口。但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核心概念不只是民調,它不僅僅只是要知道民意方向,而是要對特定政策有專業、有想法、有需要、有關係、有關心的人,貢獻所知、所長,納入政策執行當中,使這個政策執行的結果為民所企盼。

也就是說,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價值是在結果的落實與問題的解決,而不僅於形式。市府必須針對不同的政策,採取不同的公民參與機制,而不是各局處為了做出樣子,事事都公民咖啡館、事事都i-Voting。甚至有些針對特定對象的專業預算,應該是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找出預算的分配與執行方式。

因此,政府必須清楚明白,哪些政策、要用什麼方式納入公民意見參與,為何西門徒步區更新要聽取民眾意見,為何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改闢濕地不用,為何社子島i-Voting只是參考用,大巨蛋這麼複雜、難懂的BOT開發與合約問題要i-Voting,這些都必須在執行前有個清楚明白的論述,而不是搞個i-Voting、開個公聽會就叫做公民參與公共政策。政府除了提供參與管道,還必須在參與前提供充分與專業的資訊,意見落實的可行性也必須對民眾有清楚交代,不是每項施政都要公民參與,但若要公民參與,就不能再把人民當成施政的妝點而已。(資深記者陳曉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