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減產拚食安 斗南農會契作優質米

斗南鎮農會自組大型農機耕作團隊,以農會名義向農民租地代耕模式,生產減肥料、減農料的「三安米」,讓民眾吃得安心。(斗南顉農會提供)

斗南鎮農會自組大型農機耕作團隊,以農會名義向農民租地代耕模式,生產減肥料、減農料的「三安米」,讓民眾吃得安心。(斗南顉農會提供)

2015/01/12 06:00

〔記者黃淑莉/斗南報導〕竟有農會要稻農降低產量?你沒看錯,這是斗南鎮農會今年與農民契作優質米的首要條件。斗南農會職員十多年前自組大型農機耕作團隊,平均年紀約三十多歲,以租地代耕模式生產減肥料、減農藥的「三安米」,強調安全、安心及安康,年年供不應求。

農會總幹事張有擇指出,斗南耕地面積約三千公頃,十年前因看到大量良田休耕覺得可惜,加上當時政府積極推廣生產履歷,看好安全農業前景,便向休耕農民租地,由農會耕作團隊代耕。

張有擇表示,目前農會租地約一百多公頃,從育苗、整地、插秧、田間管理、收割、烘乾、輾米到包裝,全由農會包辦。近年食安問題連環爆,刺激消費者改變習慣,寧願多花錢買安全、品質好的產品,也幫三安米打開通路。

張有擇說,為生產更多優質、安全的米,農會今年將進一步契作,目標一、二期共五百公頃,全數稻穀由農會以高於市價收購。若種出的米食味值高,價格更高,但首要條件必須減少肥料、農藥量,降低稻穀產量。

農會人員表示,國內稻穀收購都是以斤計價,導致長期以來稻米生產重量不重質,為提高產量,肥料、農藥「下重本」,一分地可收成到一千八百至二千台斤。未來農會契作的品種為十六號梗稻,每分地產量減為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台斤左右。

張有擇強調,農會希望能結合理念相同的農友,一起生產優質米,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健康,也針對契作農民安排用藥、施肥等相關田間管理專業課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