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鶯歌陶瓷業 憂服貿斷生機

國際知名陶藝家楊莉莉的青花牆,是鶯歌在地的經典觀覽指標之一。(記者劉彥甫攝)

國際知名陶藝家楊莉莉的青花牆,是鶯歌在地的經典觀覽指標之一。(記者劉彥甫攝)

2014/03/09 08:00

最後一場公聽會 明天登場

〔記者劉彥甫/新北報導〕「海峽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最後一場公聽會明天登場,陶瓷業將受服貿衝擊,新北市鶯歌陶瓷業者不僅毫不知情,更抱怨政府沒說明可能影響。學者怒批,政府沒照顧地方特色產業,還加深中資影響「落井下石」。不少陶藝家大嘆,鶯歌陶瓷的名聲很快就會走入歷史。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觀光旅遊局統計,鶯歌從事陶瓷產業的業者近三百家,年營業額可達卅三億元,去年鶯歌陶瓷老街的遊客消費額達十三億元,至少有四十六億元的鶯歌陶瓷產值將受服貿影響。

業者怨政府沒照顧 還開放中資

鶯歌陶瓷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淑真抱怨,鶯歌陶瓷包含日用、工業、衛浴、建築與藝術陶瓷,在地人生活或遊客到鶯歌都與陶瓷高度相關,政府不僅沒有說明服貿的衝擊,還開放中資入台設商業據點,如果「景德鎮」來台灣,鶯歌的業者會「倒光光」。

新北市經發局長葉惠青表示,在新北市的傳產創新計畫中,希望輔導陶瓷業加強文創設計、國際市場開拓,形成陶瓷工藝產業,市府也主導傳統陶瓷業轉型,成立新北市陶瓷產業研發聯盟,幫助業者研發、開拓行銷通路,讓陶瓷業不管有無服貿影響都更有競爭力。

陶藝家擔心鶯歌陶瓷傳奇消失

國際知名陶藝家楊莉莉憂心地說,鶯歌陶瓷業一直都靠自己打天下,政府所說的創新輔導,鶯歌人自己都做得到,服貿協議通過後,中資只要在台北或桃園設廠,根本不用到鶯歌,鶯歌不會再有人來消費,將只剩個人陶藝家、個人工作室。她擔心鶯歌陶瓷的傳奇很快會走入歷史。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痛批,服貿不僅與業者欠缺溝通,真正恐怖的是政府沒有切實進入產業鏈調查受影響產業的現況。他很憂心服貿進入國會審查時,沒有一個完整的產業脈絡呈現,就直接審議;政府不但沒有照顧在地特色產業的發展,還加深中資對台灣的打擊「落井下石」。

昔日也參與陶藝創作的鶯歌區建國里里長林清得說,政府不是第一次說要輔導轉型,但每次陶瓷業者配合創新研發後,往往生意都做不下去,最後改行當保全或保母,盼立法院嚴審服貿,不要讓鶯歌人的共同記憶消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