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癱瘓陳宜孜 點亮殘友生命燭光

苗栗縣身心障礙燭光技能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宜孜(圖中坐輪椅者)經常到各地舉辦生命教育宣傳講座。(記者何宗翰攝)

苗栗縣身心障礙燭光技能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宜孜(圖中坐輪椅者)經常到各地舉辦生命教育宣傳講座。(記者何宗翰攝)

2011/06/25 06:00

記者何宗翰/專題報導

苗栗縣「身心障礙燭光技能發展協會」在九十三年成立,理事長陳宜孜原本經營藝術陶瓷工廠,但出車禍下半身癱瘓,她克服肢體障礙,研發DIY藝術蠟燭教材,成立「美麗心藝術蠟燭生活工場」,協助高中特殊學生及身心障礙者職前訓練,已成功輔導六十多人就業。

陳宜孜說,坐輪椅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出門,直到加入脊髓損傷協進會,才發現還有比她更不幸的人,大夥共同成立「美麗心藝術蠟燭生活工場」,一起找回自尊與自信;第一批成員多在販售公益彩券,自己當老闆,協會也結合學校和社區力量,幫助更多身心障礙的弱勢者。

她說,訓練身心障礙者首重外表整潔,這是一般人不願接近他們的原因,做好自我管理並懂得表達,更要走出自卑,有困難「敢」請人幫忙;大多數身心障礙者都很想工作,卻苦於技能不足、體能無法負擔或職務搭配不良、職場就業歧視等,她無奈地說:「就算做蠟燭,至少也要雙手能動!」

長期輔導的經驗,讓陳宜孜對不同障礙的學員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她運用以前管理藝術陶瓷工廠的經驗,依每人的特質在生產線安排正確位置,自閉症學員裝DIY教材包,腦性麻痺者做重複的動作,再慢慢練習速度,幫助手腦協調。

「美麗心藝術蠟燭生活工場」目前以藝術蠟燭為主要產品,還有LED蠟燭、蝶古巴特手工拼貼、蠟塊相框等各種造型蠟燭及熱轉印紀念商品;陳宜孜非常講究品質,她說,「不要讓別人因為愛心才掏錢,自己的產品也要夠水準!」。

未來,陳宜孜希望能擁有穩定的生產線,讓更多身心障礙者學習獨立,和現實社會交流;她也希望找回所謂的「壞孩子」,安排行為偏差者和這些「有殘缺」的人一起工作,或許對人生會有新的啟示。

陳宜孜成立「美麗心藝術蠟燭生活工場」,希望結合學校和社區的力量,幫助更多弱勢者。圖為手工藝術蠟燭。(記者何宗翰攝)

陳宜孜成立「美麗心藝術蠟燭生活工場」,希望結合學校和社區的力量,幫助更多弱勢者。圖為手工藝術蠟燭。(記者何宗翰攝)

苗栗縣身心障礙燭光技能發展協會每年元宵節和中秋節都會舉辦活動,並邀請正常的孩子也一起來,讓特教學生和人群互動。(記者何宗翰攝)

苗栗縣身心障礙燭光技能發展協會每年元宵節和中秋節都會舉辦活動,並邀請正常的孩子也一起來,讓特教學生和人群互動。(記者何宗翰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