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以歌入文 陳明仁揮灑台語美

陳明仁以台語歌謠入文,推動台灣文學。   (記者黃文鍠攝)

陳明仁以台語歌謠入文,推動台灣文學。 (記者黃文鍠攝)

2010/03/06 06:00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台灣文學早年遭刻意打壓,甚至常被誤導為不登大雅之堂;所幸近年來在有心人士努力下,已經出現蓬勃生機,知名台語文作家陳明仁,以歌入文,以台語歌謠為藍本,寫出一篇篇充滿本土關懷的散文,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民眾更能領略台語文化的優美。

出身彰化鄉下的陳明仁,從小就生長在台語的環境,上小學前,就常從收音機學習台語歌曲,透過歌謠,累積了對台灣文學、藝術的興趣。

由於家族經營戲院,小學三年級就曾客串擔任戲院「辯士」,負責將劇情口譯成台語,讓鄉下不識字的民眾「聽戲」,這帶動了他對戲劇的興趣,這個興趣也影響他一生。

民國50、60年代,大環境以講華語為主流,甚至將台語文貶成「不入流」的文化,陳明仁一度受到影響,將學習重心由台語轉為華語;隨著年齡漸長,他開始嘗試寫劇本時,發現台語文聲韻之美,再度燃起對台語文的熱情,甚至開始嘗試由台語歌謠改編散文,用另類方式推廣台灣文學。

陳明仁表示,歌謠最能具體反映民眾生活,也是最貼近民眾的文學創作,其實文學不一定要艱深難懂,只要用質樸的形容,就能做出很好的創作。

他說,文學的價值是要讓普羅大眾都能接受,以這樣的標準來看,「下雨暝時開的花」就比「雨夜花」這個形容更能讓人產生共鳴;而透過修飾過的歌詞轉換成散文,將更能激發民眾體驗台灣文學之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