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棒無法取出 日專家︰恐致輻射污染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日本原子力資料情報室的核廢專家澤井正子昨天指出,日本核廢燃料棒儲存每十年會進行檢查,但台灣乾貯作法採焊接水泥結構,「無法再取出」,難以得知封存內部燃料棒情況,一旦要拆開焊接處,也恐怕導致作業員受到輻射污染。
乾貯作法難得知封存情況
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昨天舉辦「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第七回」,邀請日本民主黨國會議員、「零核電之會」總幹事阿部知子和日本核廢專家澤井正子等人來台,談核廢料乾貯安全,今天將前往核二廠看核廢料乾貯存等設施。
日台研究會會長陳弘美表示,新政權交接,核廢料議題也將交接。她表示台灣目前有一萬四千束燃料棒,相當於十個反應爐、五萬顆原子彈,一旦發生核災,核電廠周圍兩百五十公里內都將成為災區。
澤井正子表示,日本自從發生福島核災後,仍在苦尋存放每天產出的核廢污水和廢棄物的地方,核廢料處理至今仍是日本面對的困難問題。
陳弘美表示,日本福島因地震引發核災,究其主因是政府監督機能和電力公司核電利益融為一體,導致無人把關。
陳弘美指出,原本應該監督台電核安的原能會,竟然承包台電工程,這就像裁判去當球員的下游公司,形同台灣完全沒有一個核電監督機制存在,就是最恐怖的地方。
核子工程博士賀立維指出,台灣核研所承包台電的乾貯工程是「無法再取出」的結構。他強烈建議停止一切作業,重新設計規劃,完全排除台電和原能會的成員參與,才能徹底檢討台灣核電廠問題。
原能會強調燃料棒可再取出
原能會主委周源卿回應指出,已嚴格規定承包台電工程的人員不可參與管制工作。周源卿表示,核廢料乾貯技術參考美國核管會法規,也做過多次測試,確認燃料棒是可以再取出的。他建議參觀者前往已有乾貯桶的核一廠,可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