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重鬱輕躁 躁鬱症者病難癒

2005/02/25 06:0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躁鬱症患者常因狂躁引致社會注意,但醫師表示,其實多數躁鬱症患者的憂鬱期遠比躁期還要長得多,且未就醫治療是這些病友在憂鬱來襲時自殺的重要因素,估計約有高達十五%病患死於自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躁鬱症患者的診斷率偏低,很多人長期誤用醫治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可能反而引致躁症,以致病情控制不佳。

成大附設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楊延光表示,躁鬱症患者的情緒就像是坐雲霄飛車一樣,患者在「狂躁」與「憂鬱」兩極間擺盪。

資料顯示,躁鬱症在美國的盛行率約一%到二%,在台灣卻只有約千分之二到三,顯示這種疾病在台灣長期受到忽視,因而面臨「三低」的處境,也就是低診斷率、低就診率,連病患遵從醫囑性也偏低。

楊延光說,躁鬱症的患者鬱期比躁期長得多,以一百天來說,患者約莫只有五天躁期,卻有長達五十天憂鬱。病友在躁期時活力充沛、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多半不覺得自己有病,甚至覺得「醫師跟一般人才有病」,以致就醫意願低、也不大願意遵從醫囑吃藥,不想「變成一般人」。

而憂鬱期中,則有一部分患者在門診中,被當成憂鬱症治療。楊延光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躁鬱症患者通常罹病十年之後才被診斷出來,正確診斷之前平均已經看過四個醫師,且有一半被誤診為憂鬱症或憂鬱症合併焦慮、或其他精神疾病。

若以抗憂鬱劑治療躁鬱症鬱期,長期使用可能引發患者情緒的不穩定、甚至轉換成躁期或是輕躁症。所幸現在已經有新的藥物可以作為躁鬱症患者鬱期的維持用藥物,對於患者來說,可說是一項福音。

與躁鬱症共存 黃淑惠活出明天

記者洪素卿╱專訪

「……親像小船遇大海,親像風雨渥花栽,……雖然命運這呢歹,悲傷目屎吞腹內,……孤單明日又天涯。」以職業水準的歌聲,黃淑惠輕聲吟唱出自己生命的寫照。

從二十五歲因為準備婚事的壓力開啟面對躁鬱症的人生,到現在將近五十歲,一半的人生都在與躁鬱症搏鬥。曾經自殺過、幸好有老公救回一命的黃淑惠學會活在現在、為自己與家人而活,「不需要理會別人異樣的眼光。比起癌症患者,至少我還有明天﹗」

沒發病的時候,黃淑惠總在做筆記,把醫師的叮嚀記下來﹔把美食節目裡食譜材料做法抄下來﹔想起家中有什麼需要採買的東西,也不忘記寫在筆記上。外人看她的行為或許不明就裡,這卻是她跟躁鬱症和平相處的重要秘方。

一般家庭主婦輕鬆上手的煮飯洗衣,她卻因為「心不由己」幾乎無力操作﹔自然更沒有心思去想今天要做什麼菜、買什麼材料。這時她就拿著平日的食譜筆記,照著筆記買菜、做料理。

當躁症來臨,滿腔的購買慾,都不是小康之家所負擔得起﹔這時她就拿著過去寫下來計畫採買的清單出門採購,紓解強烈的購物慾。

望著螢幕上女星走透透介紹台灣美食,相較於自己被躁鬱症困在家裡,心情在狂躁與憂鬱兩極間擺盪,淑惠豔羨不已,卻也不忘趕快趁著沒有發病多做一些計畫、參加活動,把整天行程填滿。她說,這樣才能讓自己「沒時間生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