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作家魚夫 用台語記錄台灣飲食文化

作家魚夫依據國人食用的習慣,陸續整理豬、牛、鮪魚等食材部位的台語稱呼,希望從中溯源台灣獨特的飲食文化。(記者劉婉君攝)

作家魚夫依據國人食用的習慣,陸續整理豬、牛、鮪魚等食材部位的台語稱呼,希望從中溯源台灣獨特的飲食文化。(記者劉婉君攝)

2024/05/13 05:30

記者劉婉君/專題報導

台灣美食常吸引外國遊客不遠千里來品嚐,台灣人擁有獨特的飲食文化,但許多人知道菲力、松阪豬,卻可能不知道滷味中常見的豬耳朵的台語怎麼說?以及台語的腰內肉(牛)、六兩肉(豬)又是指哪個部位?作家魚夫利用手繪豬、牛、魚等圖像,再依台灣人的食用習慣,以台語標示出各個部位,希望用台語記錄台灣人的飲食文化。

去年底曾有人以「台南牛肉湯品質比不上日本A5和牛」,引發熱烈討論,作家魚夫以一張牛肉部位的台語圖解,介紹生活飲食中各種牛肉部位的台語名稱,讓不少人回想起父母如何以台語稱呼豬、牛的部位,連結起世代飲食記憶。

魚夫用工筆畫繪出豬、魚之後,再根據國人食材使用部分,一一標示出台語稱呼,例如「豬耳仔」即豬耳朵,是許多麵攤滷味常見小菜;「六兩肉」指的是豬頰連接下巴處,即許多人喜愛的松阪豬。牛肉部位中的菲力,台語稱為「腰內肉」,還有「盡磅」、「臭火焦」等,都是台南知名牛肉湯店常用部位。

魚夫表示,繪製及整理的過程中,會請教專家或廚師,觀察食材支解的過程,或收集相關訊息,每一個圖像都是花費許多時間才完成的,希望能讓大家從這些食材的台語稱呼,溯源至台灣的飲食文化。

目前魚夫以一個月一篇的方式,陸續完成豬、牛、鮪魚、烏魚等食材介紹,他說,有太多文化藏在飲食裡,南部和中部說法也不相同,例如在台南稱豬橫隔膜為「肝連」,台中則稱「隔間」,無法預估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整理完台灣美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