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記錄廟會破千場 郭柏君撰近70本廟誌

郭柏君用鏡頭記錄廟會活動,編寫將近七十本醮科紀錄與廟誌沿革等出版品。 (記者王姝琇攝)

郭柏君用鏡頭記錄廟會活動,編寫將近七十本醮科紀錄與廟誌沿革等出版品。 (記者王姝琇攝)

2024/04/24 05:30

記者王姝琇/專題報導

出身台南、卅多歲的郭柏君從小看廟會長大,迄今透過鏡頭記錄廟會活動突破千場,不僅是小有名氣的廟會咖,也因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學歷,受邀為各宮廟撰寫廟誌將近七十本,為新世代傳承廟宇文化與資料保存的典範。

郭柏君因家中經營照相館而培養攝影興趣及專業,阿公更帶著他看熱鬧,高中就拿相機衝廟會,迄今記錄廟會活動逾千場。讀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二○一七年碩士論文《臺南廟宇建醮儀式中之主普關係研究︱以府城為例》獲得南市文化局碩博士論文研究獎。

專業攝影加上史料收集、文字論述等功夫磨練,郭柏君開始撰寫醮科紀錄及廟誌沿革,出版首本《府城玉朝宮》前往澎湖龍德宮參與建醮盛事暨回鑾安座,以相片為主,直到《下大道良皇宮》建醮紀錄增加文字論述,讓廟宇沿革與當代資料保存更完整。

不到十年,郭柏君累積出版近七十本醮科紀錄及相關廟誌沿革,有不少的「回頭客」,而其細心與好口碑更讓外縣市宮廟也來邀約。郭表示,最大挑戰是遇到不熟悉的宮廟或神系,要花時間做功課,拜訪耆老收集口述歷史。

郭柏君分享,一路以來為神明做紀錄受到不少庇佑,各種挑戰皆迎刃而解,如機車拋錨、活動趕場不及,都有人幫忙。因習慣「一人包辦」,一年最多出版六本。

郭柏君說,出生在廟宇特別多的台南舊城區,對民俗文化有特殊情感,深知舉辦醮事不易,圖文記錄才能代代傳承,惋惜早期遺失的文化,邊做邊學醮典細節與地方差異,感謝各宮廟的照顧與包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