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太深!牙醫蕭士誠為「郵」跑全球
牙醫蕭士誠前往國小校慶展示藏品,推廣集郵。 (蕭士誠提供)
〔記者丁奕/台北報導〕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集郵協會理事長蕭士誠,同時也是執業牙醫,為了集郵全世界跑透透,笑說自己「中毒太深、無法自拔」。
立下蒐集全球牙醫郵票目標
蕭士誠年幼時看到父親把信封上的郵票剪下來泡水,再小心翼翼撕起來覺得很有趣,父子一起洗郵票,上大學後就開始集郵。
大學畢業、退伍開業當牙醫後,蕭士誠跟著爸爸加入彰化縣郵學會,透過郵會刊物、參加郵展打開視野,才發現不只是蒐集郵票,還可蒐集郵戳、信封等,立下蒐集全球牙醫師相關郵票目標。
中華民國只發行過一套牙醫郵票
牙醫郵票相當稀少,中華民國百餘年來也僅發行過一套,蕭士誠因此買了全世界的郵票目錄,向各國郵商求購牙醫相關郵票,再藉此參展、參賽。另外,身為彰化人,他也蒐集彰化與郵務相關的物品。
蕭士誠指出,台日韓集郵人口都有老化趨勢,年輕人可能沒機會參與郵會組織,乏人指導,沒機會看到集郵更廣闊的世界,他建議訂下主題蒐集,持續走下去,一枚、一枚地累積藏品。
蕭士誠說明,全世界第一張郵票於一八四○年由英國發行,郵局一開始發行郵票只是為了寄信,後來郵票製作越來越精美,吸引人蒐集,慢慢形成集郵的文化,許多人是因為「郵票的美麗而產生集郵的慾望」。
集郵很靜態 難吸引年輕人
他分析,集郵是很靜態的興趣,需要有時間、靜下心來蒐藏,對年輕人吸引力比較低,未來可能只剩年紀較大的人集郵,但他相信「只要郵局還在發行郵票,集郵活動就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