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AI醫材有助減少醫療支出 醫師盼納健保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右)與工程師何嘉軒(左)。(記者邱芷柔攝)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右)與工程師何嘉軒(左)。(記者邱芷柔攝)

2023/10/09 05:30

〔記者林惠琴、邱芷柔/台北報導〕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醫療領域,扮演輔助篩檢、偵測、診斷等角色,醫師認為有助減少後續醫療支出,衛福部應發展給付機制。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七月已有首款AI醫材納入健保給付,提供手術麻醉高風險病人即時監測血壓變化,強調AI醫材具實證效益,都可評估是否給付。

健保署:具實證效益可評估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直言,發展AI醫材雖有國科會計畫支持,但目前買電腦、聘用資訊工程師、教育訓練、資安維護等成本,都是醫院自掏腰包,例如處理巨量資料的超級電腦,每台斥資近千萬。

李建璋指出,在美國,AI醫材通過臨床試驗就可納入保險給付,像是中風病況透過AI判讀可加速評估,增加「動脈取栓」黃金搶救期,提升病人預後、降低殘疾嚴重程度。他也分享,AI判讀胸部X光,五分鐘就能揪出新冠疑似個案,準確度八成,比核酸檢測更快。他認為,若可改善醫療結果,病人預後越好,就能省下後續龐大醫療成本,AI醫材應納入健保給付。

目前國內AI醫材以放射線產品為大宗,世界神經放射線醫學會聯盟主席郭萬祐表示,現在AI醫材以單點判讀影像等為主,但將走向監測患者連續病況甚至預測療效,以及時調整治療策略。他認為,未來若可舉證AI醫材減少併發症、死亡或縮短住院天數,健保應評估支付。

首款AI醫材7月已納健保

石崇良回應,健保已給付首款AI醫材,可於手術麻醉高風險病人發生低血壓前十五分鐘預警,創新功能超越現有血液動力學監視器,明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因此支付八五九三元,預估年使用量九二九○組,健保年支出約二二八一萬元。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AI醫材可望減少醫院成本,提升診斷準確度,精進品質,長期應發展品質指標監測,甚至規劃額外獎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