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寶特瓶回收製成再生衣夯 環團:減塑才是根本

(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攝)

2023/08/07 05:30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台灣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的球衣躍上世足等國際賽事舞台,原本回收再利用、垃圾變綠金應是美事一樁,但環團示警,寶特瓶回收製衣的本質仍是塑膠,衣服經過洗滌仍可能會產生塑膠微粒,污染河川及海洋環境,減塑才是根本作法。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台灣人自豪寶特瓶回收率近百分之百,經過回收處理可製成塑膠再生粒料,創造循環經濟。不過,此舉恐怕有過度美化寶特瓶回收再利用過程,以致國內寶特瓶使用量長期居高不下。

環保署統計,去年廢塑膠容器回收量創下新高,約二十.四萬公噸,其中大多數是製成寶特瓶原料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分類,占整體五十五%、約一一.四萬公噸,

謝和霖指出,寶特瓶本質仍是塑膠,要數百年後才能被環境分解,且回收後從洗瓶、去標、粉碎到物理或化學處理取得可供再利用的塑膠再生粒料,每道流程都會產生碳排放及耗能。

謝和霖提到,大多數寶特瓶塑膠再生粒料被拿去抽紗做成衣服等紡織品,而許多研究指出台灣河川及沙灘上含有的塑膠微粒多來自於人工纖維紡織品,其中也包含PET回收紗,加上快時尚風潮下,衣服穿過即丟,號稱環保的寶特瓶回收衣,恐怕無法創造有效的資源循環。

謝和霖表示,減塑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除了民眾自發性減少使用寶特瓶,企業也應減少製造寶特瓶產品,並建議環保署制定相關政策,要求寶特瓶摻配一定比例的再生回收粒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