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雄》勿放生龍虎石斑 學界示警危害生態

在野外生存的龍虎石斑,改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廖運志提供)

在野外生存的龍虎石斑,改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廖運志提供)

2021/02/23 05:30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龍虎石斑是台灣重要的養殖產業,但牠們是人工雜交的外來魚種(由雄性龍膽石斑與雌性老虎斑配對繁殖),在海洋生態系內屬「高階消費者」,幾乎沒有天敵。學者呼籲宗教界,千萬不要購買放生,否則將危害台灣本土生態,養殖業者也要留意豪大雨期間,勿讓龍虎石斑流竄出魚塭。

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廖運志強調,龍虎石斑是人工雜交的外來種,在正常狀態,不會自然繁殖,但2018年到馬來西亞考察時,發現當地龍虎石斑在人為環境下,已能繁殖到第三代。

養殖業10年前引進

台灣大約於10年前引進龍虎石斑養殖,且躍升為重要的經濟產業;2016年,時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助理研究員的廖運志,與志工在基隆潮境保護區海域潛水時,發現龍虎石斑行蹤,最多一次可見10尾以上的族群,甚至有數尾的體長超過50公分。

廖運志擔心幾乎沒有天敵的龍虎石斑,在台灣海域引發生態浩劫,開始著手調查,直到前年底任職國家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員期間,在院長邱永芳支持研究下,獲得初步成果。

廖運志說,他與國海院團隊蒐集釣友在台灣海域獲取的龍虎石斑,發現本該以人工飼料為主食的龍虎石斑,胃內有鯖魚、長身圓鰺、烏尾冬、豆仔魚等小型魚類,證實牠們能在魚塭外的自然海域生存,並以原生魚類為食物來源。

屬人工雜交外來魚種

讓國海院團隊震驚的是,不該自然繁殖的人工雜交種龍虎石斑,竟已有母魚體內的生殖腺卵巢逐漸發育成熟,就等和性成熟的公魚交配及排放精子,完成體外受精後,再發育為幼魚。

不過,國海院團隊尚未於野外發現龍虎石斑的幼魚,也必須進一步釐清在海域生存的龍虎石斑是否為「自然繁殖」或是被放生的龍虎石斑。

廖運志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台灣海域生存的龍虎石斑,以小型魚類為主食,是生態系中食物鏈的「高階消費者」。

原本應該在魚塭生存的龍虎石斑,已被放生到野外,恐將造成生態危機。但牠們是人工雜交的外來魚種,沒有天敵,生存與繁殖率高。(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志工陳宗偉提供)

原本應該在魚塭生存的龍虎石斑,已被放生到野外,恐將造成生態危機。但牠們是人工雜交的外來魚種,沒有天敵,生存與繁殖率高。(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志工陳宗偉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