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研發鋰電池 3學者獲化學諾獎/德國97歲「鋰電池之父」古德諾、英國惠廷安、日本吉野彰共享殊榮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三名得主因對鋰離子電池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獲得榮耀,專家指出,傳統電池無法持續充電,一次性電池又含有電解質等有毒物質,可能污染環境,鋰電池不僅可重複充電,且兼具重量輕、高電量儲存等特性,對環境較為友善,已被廣泛應用在3C產品等日常生活中。(取自諾貝爾官網)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三名得主因對鋰離子電池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獲得榮耀,專家指出,傳統電池無法持續充電,一次性電池又含有電解質等有毒物質,可能污染環境,鋰電池不僅可重複充電,且兼具重量輕、高電量儲存等特性,對環境較為友善,已被廣泛應用在3C產品等日常生活中。(取自諾貝爾官網)

2019/10/10 05:30

〔編譯劉宜庭、簡惠茹/綜合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九日宣布二○一九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獎者為對「鋰離子電池」研發有卓越貢獻的德國籍學者古德諾(John B. Goodenough)、英國籍學者惠廷安(M. Stanley Whittingham)、日本籍學者吉野彰(Akira Yoshino),三人將平分總獎金九百萬瑞典克朗(約二九一六萬台幣)。九十七歲的「鋰電池之父」古德諾眾望所歸,成為諾貝爾獎最高齡的得主。

1991年量產 徹底改變人類生活

瑞典皇家科學院強調,「鋰離子電池」應用範圍涵蓋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電動車、無線通訊等,並能用於儲存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鋰離子電池自一九九一年量產後,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讓無化石燃料的社會成為可能。

惠廷安一九四一年出生於英國,一九六八年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紐約州立賓安頓大學特聘教授。他受「石油危機」影響,在一九七○年代致力發展可取代化石燃料的科技,率先採用硫化鈦作為負極、鋰金屬作為正極,製造出首個「鋰離子電池」;不過這種電池當時僅能產生兩伏特的電壓,且鋰金屬太過昂貴,不具商業價值。

古德諾一九二二年出生於德國耶拿,一九五二年取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克雷爾工程學院。他一九八○年以「氧化鈷」取代「硫化鈦」作為負極,讓鋰離子電池產生四伏特的電壓,取得突破性進展。

吉野彰一九四八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吹田市,二○○五年取得大阪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日本名城大學。他以古德諾的研究為基礎,使用氧化鈷作為負極,改用「石油焦」作為正極,一九八四年製造出第一個可用於通訊設備的「鋰離子電池」。

吉野彰九日獲獎後告訴日本媒體,一名好科學家須具備靈活的大腦與韌性,「你必須堅持不懈、永不放棄」。他說,鋰電池對手機幫助很大,但他很排斥手機,直到近年才使用手機。

中研院化學所助研究員顏宏儒推崇古德諾,「除了做出來,還要做得更好。」他不只把鋰電池做出來,高齡九十七歲的他更在二○一七年做出全固態鋰電池,可以運用固態材料隔絕空氣和氧氣反應,減少爆炸的可能。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古德諾。(美聯社)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古德諾。(美聯社)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美聯社)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美聯社)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惠廷安。(美聯社)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惠廷安。(美聯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