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恐龍產卵 台灣科學家解謎

2005/04/17 06:00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科學界爭論不休的恐龍生子之謎,終於在五位台灣與加拿大科學家的聯手研究下打破!他們根據一件七千萬年前、在子宮保有一對有殼蛋的「竊蛋龍」骨盤珍稀化石,發現這種恐龍的生殖結構介於爬行類和鳥類之間,論文獲刊在美國最新出版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已引發歐美、日本恐龍研究界的高度矚目。

恐龍的生殖方式到底像鱷魚還是像鳥類?過去科學界因缺乏證據標本而一直各說各話,台灣的「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二○○二年在美國購得原產於中國江西的石塊,歷經三年的修復和台加科學家的共同推敲分析,首次從中發現體內保存有殼蛋的珍稀恐龍媽媽化石,昨天台灣與國際同步舉辦成果發表會,此件珍稀標本也首度在板橋的石尚博物館公開亮相。

研究團隊另掌握了十餘窩的窩蛋化石,研究推論竊蛋龍的生殖策略更接近鳥類,為「鳥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說提供有力證據。

參與研究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程延年指出,典型的爬行類如鱷魚具有成對的輸卵管,在體內同時發育多顆小蛋並一次產出,鳥類則只有單一輸卵管,一次僅排出一顆蛋。

而從體腔內保存的兩顆蛋呈平行排列,可推論牠跟典型的爬行類一樣具有一雙輸卵管,但每個輸卵管又跟鳥類一樣每次只排出一顆蛋,可謂介於原始型爬行類與進階型鳥類的「中間型」。

程延年強調,恐龍演化至鳥的假說在羽毛和骨骼方面已發現兩者相似的證據,但在生殖、發育、組織和行為學等方面,仍因缺乏標本佐證而存有很多失落的環節,而本次發表的「中間型」標本便為恐龍演化至鳥的生殖策略,首次提供了關鍵證據。

竊蛋龍屬於「獸足龍類」,活躍在白堊紀晚期,是恐龍分支中最接近鳥的種類,一九二○年代因為科學界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不會孵蛋,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在一窩被認為是「原角龍蛋」的旁邊發現一隻新種恐龍骨骸,便把牠命名為「竊蛋龍」,直到一九九三年有美國古生物學家發現竊蛋龍蹲伏一窩蛋上的化石跟鳥類孵蛋的模樣相似,才洗刷牠的污名。

程延年說,研究團隊另掌握有十幾窩的竊蛋龍窩蛋化石,從中發現竊蛋龍會把蛋成對排列成環形或螺旋狀,並堆置成兩到三層,考量蛋的尺寸、排卵和排列方式,他們推論竊蛋龍媽媽需要多次重返預先建造的窩巢中心,每次排放出成對的蛋並有意識的加以排列,才會形成如此樣貌,而層狀的蛋排列並不利翻轉孵化,因此竊蛋龍媽媽很可能不是自己孵蛋,而是用細沙將蛋覆蓋住、靠陽光幫忙孵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