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河低水護岸遭掩蓋擬開挖 環團憂恐破壞地方生態
宜蘭河西門橋至慶和橋段生態豐富,地方擬新設一座龍舟碼頭,加上低水護岸遭淤泥掩蓋,宜蘭縣府將試挖6處評估復原可行性,環團憂恐破壞溪畔生態。(記者王峻祺攝)
〔記者王峻祺/宜蘭報導〕宜蘭河西門橋至慶和橋段生態豐富,還是保育類台灣梅氏鯿棲地,地方擬新設一座龍舟碼頭,加上近30年的低水護岸遭淤泥掩蓋,宜蘭縣政府將試挖6處評估復原可行性,環團憂大興土木恐破壞生態,經協調後縣府改挖3處,地點會再研議。
宜蘭河是溪北地區重要龍舟訓練與舉辦場域,地方考量現地無適合專門提供龍舟停放設施,要求縣府於西門橋至慶和橋段,設置龍舟碼頭,完善水域運動場域的基礎設施。
另外,低水護岸設施也因宜蘭河淤積問題遭掩埋,縣府為了解掩埋設施狀況及範圍,預計辦理6處試挖作業,將臨水階梯清理出來,不過環團憂心,開挖工程勢必影響濱溪帶生態,嚴重破壞魚蝦等生物棲地。
宜蘭惜溪聯盟召集人康芳銘說,西門橋至慶和橋段是宜蘭河最精華的一段,迎風吹向溪畔水柳林,別有一番風情,還有水鳥從草叢、林木中飛出,坐在溪畔賞景如詩如畫,更被選定是「蘭陽十八勝」之一的「西堤晚眺」。
他說,濱溪帶經演進生長,生物多樣性豐富,更有三級保育類台灣梅氏鯿棲息,是全國重要指標,如今要新設1年只用1次的龍舟碼頭,效益及後續管理都有很大問題,加上試挖工程恐干擾物種棲息,若非要挖,盼能不挖生態豐富的左岸,興建碼頭也應謹慎評估。
宜蘭縣議員林錫明認為,低水護岸興建多年,因淤積無法發揮功能,當初投入的5千多萬元經費形同打水漂,若順利恢復護岸,除發揮石籠原有生態功能,也能讓民眾更加親水。
宜蘭縣府工商旅遊處表示,經縣府和地方、環團及相關單位協商,最終決議原計畫試挖的6處,將減為僅剩3處,地點則會再研議,將邀集環團、水利署第一河川分署及專家開會決定;新設龍舟碼頭規劃設計部分,也會再召開工作會議,凝聚各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