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住民成長協會三重設據點 黃品溱:透過照顧關懷融入社區交流

台灣新住民成長協會在三重立德里成立據點, 前排右4為協會理事長黃品溱。(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有11萬多新住民,佔全國新住民總數19%,為使新住民融入社區生活,台灣新住民生活成長協會於30日在三重立德里成立社區關懷照顧據點,這也是新北市第4個由新住民團體成立的照顧據點,移民署、社會局及三重區公所均派員參加,鼓勵新住民多到據點參與活動,與社區打成一片。
台灣新住民生活成長協會理事長黃品溱表示,協會姐妹大多移民來台居住10年以上,對於尚在適應台灣生活的新住民朋友會熱心分享成長經驗,也受到社區照顧,因此希望有能力回饋社區,如參與社區的環保清潔,或陪伴長輩共餐、運動,幫忙測量血壓等,在成立據點後,會開設更多成長課程,不僅提供新住民,也歡迎社區長輩一起交流。
來自印尼雅加達的施鷺音來台26年,住在三重就超過20年,施鷺音是印尼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印尼航空公司任職,因而結識台灣人並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她育有兩位兒子,大兒子從事餐飲業,小兒子還在就讀馬偕護專。
施鷺音剛嫁來台灣時,歷經了一番奮鬥,後來創立樂團和舞團,一方面藉由音樂舞蹈與同鄉相聚,以解思鄉之愁,另方面可以分享印尼文化與台灣社會交流,在據點成立啟用時,她就教社區長輩如何利用印尼傳統樂器「安格隆」(搖竹)演奏出美妙音樂。
參加據點成立的93歲楊賴秀絨長輩表示,感謝協會在社區設立據點,志工非常親切,會先幫忙量血壓,陪聊天唱歌、跳舞、共餐,還安排肌耐力律動健康等活動,甚至教作印尼料理,協會志工準備多國美食分享,來自廣西桂林的唐艷玉準備家鄉菜「酸豆角炒雞雜」,她說剛嫁到台灣時,只要一想念家鄉就會做這道菜,藉由食物以解思鄉之情。

台灣新住民生活成長協會志工要以美食和音樂與社區長輩交流。(記者翁聿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