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無障礙公車比例低於全國平均值 議員批不夠友善

基隆市低底盤無障礙公車數量不足,遠低於全國平均值。(記者盧賢秀攝)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公車肩負大眾運輸服務及照偏遠地區交通責任,尤其是市長謝國樑對無障礙設施甚為重視,曾有公車司機拒載身障者被記過;但基隆市審計室發現,基隆市無礙礙低底盤公車配置不足,僅占47%,遠低於全國平均值71%,應檢討無障礙公車的數量,市府表示會逐年爭取預算添購。
審計室審查報告指出,基隆市公車處肩負大眾運輸服務及照顧偏遠地區基本交通政策責任,長期虧損,雖市府及交通部公路總局有補貼,但至去年已累計虧損19億元。
基隆審計室指出,政府目前全力推動市區電動公車,推估基隆汰換現有公車需17億,如果公路總局及環保署以最高補助額度,公車處至少還需負擔6億元,未來財務負擔相當沉重。
審計室也點出,基隆無礙礙公車配置不足,去年市有公車155輛中只有73輛,占47%,遠低於全國平均值71%,應檢討無障礙公車的數量,並建議分析社福卡刷卡乘車資訊,妥適配置無障礙公車行車路線及班次。
市議員陳宜說,搭公車有很多長者、媽媽帶著小朋友,市府對這些族群應更友善,很需要無障礙公車,市府應加速採購無障礙公車。
市公車處指出,目前低底盤有73輛,多符合無障礙規格,今年底預計再有6輛低底盤公車會交貨,比率可提升為48.8%。目前公路總局推動電動公車汰換計畫,基隆市電動公車汰換尚在積極評估中,若採購市面上中古低底盤公車需繳大額貨物稅,仍積極尋找可行方案。
交通處長王圳宏表示,外縣市的公車多為民營,汰換速度比較快,交通處會協助向公路總局爭取補助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