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首次發現高蹺鴴築巢 卻遭野狗破壞過程全都錄
鄭謙遜校長在澎湖某水庫,首次發現高蹺鴴的巢。(圖由鄭謙遜提供)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鳥類生態多樣化及豐富性,再次獲得印證!擔任野鳥學會調查組長的鄭謙遜校長,日前在澎湖某水庫旁草地觀察鳥類生態,意外發現一窩高蹺鴴的巢,成為澎湖首次發現紀錄,顯示生態保護有成,但卻迅速被野狗破壞,凸顯澎湖流浪犬問題嚴重。
根據文獻記載,高蹺鴴又稱黑翅長腳鷸,全台灣沿海溼地或較內陸的溼地均有記錄,在台灣的生息狀態是普遍冬候鳥。高蹺鴴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有極長的腳,腳呈紅色,嘴細長且尖,額頭白色,頭部至頸部的羽色有些全白,有些在眼周、頭部、後頸有黑色。
高蹺鴴普遍棲息於全台灣的溼地,如海岸的鹽田、魚塭或較內陸的水田、河岸等環境均有記錄。主要以水生的昆蟲、甲殼類動物等為食,冬天常成群活動,每年3-7月為繁殖期,以植物的草莖為巢材,在地面營巢,每窩產卵約4枚,卵橢圓形,黃褐色夾雜黑色斑點,雌雄鳥共同孵卵 22至27天,幼雛為早熟型,孵化後幾個小時即可走動。
鄭謙遜校長日前在澎湖某水庫旁草地,意外發現高蹺鴴的巢,這也是澎湖首次發現的築巢紀錄,只可惜隨後竟遭2隻流浪犬攻擊而被咬壞了,過程被攝影器材全都錄,凸顯出澎湖流浪犬問題日益嚴重,繼湖西青螺濕地野狗群攻擊小燕鷗卵窩後,導致小燕鷗集體提早出走,再次發生野狗破壞自然界生態事件。
高蹺鴴的巢,旋即被野狗破壞,過程全都錄。(圖由鄭謙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