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跨「樂」障礙 聽損兒用旋律展自信

聽損兒童們站在舞台上演奏直笛,享受音樂帶來的自信與美好。(記者陳嘉怡攝)

聽損兒童們站在舞台上演奏直笛,享受音樂帶來的自信與美好。(記者陳嘉怡攝)

2022/10/02 19:04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舞台上聽損兒們自信地演奏樂器、奮力演出,讓台下觀眾不禁熱淚盈眶。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兒慈)今(2)日於中正紀念堂演藝廳舉行「聽損兒童音樂會」,聚集台北、桃園地區共70名聽損兒童,用表演證明自己無畏聽損限制站在舞台上,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

70位聽損兒童輪番上陣搏得滿堂彩,他們不僅透過直笛、木琴、鐵琴等多種樂器演奏多首曲目,甚至用RAP大聲唱出「聽媽媽的話」,惹得台下家長們頻頻拭淚,掌聲及感動瀰漫全場。

「對這群對聽損兒童來說,聽跟說並非易事,學習音樂更是難上加難。」兒慈協會理事長呂佳慧表示,聽損兒因為天生聽力障礙,須配戴助聽器或使用人工電子耳,需要比一般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聆聽、辨識每一個音符、節奏。因此每段演奏、每首歌曲,對聽損兒童而言都得來不易的表演機會。

根據國健署統計,新生兒先天性聽損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到千分之4,每年約發現700至800位聽損兒。兒慈協會執行長潘仕馨提及,音樂也是聽損兒童早療的重要一環,藉由樂器的振動、音頻的高低變化、樂曲節奏的快慢,能從中培養聽損兒童對於聽覺的敏感度和節奏感。長時間下來,音樂學習不僅有益於聽損孩童穩定情緒、增進人際關係發展,也能改善聽損兒童的語言表達力、聽語理解力。

潘仕馨補充,目前兒慈音樂班的對象為4到12歲的聽損兒童。雖6歲前是早療的黃金期,但2至3歲的聽損兒童還在學習使用助聽器、電子耳等輔具聆聽聲音、學習口語表達,到4歲進入兒慈音樂課,算是一種很好的銜接。

兒慈的音樂老師駱賓芬則分享,疫情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困難。一方面線上教學時,老師沒辦法像實體課程一樣幫學生們合奏,只能讓學生先熟悉樂譜;另一方面,老師還需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況,防止他們精神及注意力渙散。

呂佳慧說,聽損兒童音樂律動班今年邁入第25個年頭,陪伴了近600位孩子成長。這2年多來,老師們克服戴口罩教學的困難,以及線上課程的不便,繼續引導孩子們探索音樂與節奏,並將最好的表演呈現給觀眾,格外顯得此次實體音樂會的可貴。她也對每個不畏艱難的孩子,和長期陪伴在他們身邊的老師及爸爸媽媽們致敬。

聽損兒透過音樂律動,改善自身狀況。(記者陳嘉怡攝)

聽損兒透過音樂律動,改善自身狀況。(記者陳嘉怡攝)

聽損兒站在舞台上,手持樂器、奮力表演。(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提供)

聽損兒站在舞台上,手持樂器、奮力表演。(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