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居住正義 小英讚:社宅減輕受暴婦女及弱勢負擔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設有「向日葵小屋」,提供兒少心理諮商、遊戲治療等。 (資料照)
〔記者羅綺、實習記者林旻臻/台北報導〕勵馨基金會週三、週四舉辦2021 ANWS亞洲庇護安置年會「從庇護所到社會住宅─如何建構受暴婦女及兒少的住宅安全網」,總統蔡英文致詞表示,台灣藉由擴大提供平價、優質的社會住宅,減輕受暴婦女、兒童及弱勢族群的負擔,使其有能力開始新的人生,這就是落實居住正義。
日前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住宅法部分條文,明定調高社宅提供弱勢者的比率,由現行的30%提高到40%。勵馨基金會指出,林口世大運選手村於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結束後,褪去選手村的身分成為全國最大的社宅社區,在社會住宅與總戶數3490戶中,目前公益社福團體已承租65戶。
然而,一般民眾因「社宅會拉低鄰近地區房價」的想法,對政府選址興建社宅進行抗爭,勵馨基金會認為,唯有讓大眾理解,完善的規劃能讓社會住宅的功能不僅限於居住,更包括社區發展、關懷照護等服務,這才是解方。
總統蔡英文說,以前台灣的庇護所主要只提供緊急的短期安置,但是要協助婦女回歸正常生活,庇護所必須在支持的過程中提供其他功能,如勵馨基金會提供職業訓練、法律及經濟上的協助,幫助女性掌控自己的生活,並提供優質的住宅服務,減輕弱勢族群的負擔,這就是在落實居住正義。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說,台灣庇護所資源分為短、中、長期,離開庇護所後的受暴婦女需決定返回原家庭或選擇在外自立,57%受暴婦女選擇在外獨立生活,83%受暴婦女需照顧12歲以下的兒少,對受暴婦女來說,照顧負荷、托育需求、房屋租金等,都是她們在離開庇護所後,首要面對的問題,而社宅可做為受暴婦女離開庇護所後,獨立生活前的喘息緩衝站。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說,這10年來清楚看到台灣的改變與進步,台灣推展NPO承租社宅模式,將社會住宅承租給社福單位,再由他們轉租給服務對象,將「居住」與「服務」連接和綑綁,這是很創新的做法,甚至足以讓歐美國家稱羨,他期待能持續發展,推展到其他社會住宅。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委員Bandana Rana也說,社會住宅在國際趨勢上,被視為庇護所演進的下一步發展,但對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目前仍處於說服政府要扛起責任、更重視庇護所服務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