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擔心疫苗副作用? 專家:可參考國內不良事件嚴重度
明天起國內武漢肺炎疫苗開放接種對象擴大,但不少人仍有疑慮,不過專家評估,在台灣打疫苗是「利大於弊」。圖為台大醫院護理師展示到貨的AZ疫苗。(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從明天起開放接種對象擴大至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第三類高接觸風險工作者,但不少人對於阿斯特捷利康(AZ)的疫苗仍心生疑慮,對此,感染科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目前國內接種疫苗後不良事件約9成都是「非嚴重不良事件」,而「疑似嚴重不良事件」也多可獲得適當治療,因此評估在台灣打疫苗是「利大於弊」。
邱政洵說明,目前在歐美或國內核准上市的疫苗,不論是AZ疫苗,或是輝瑞與BNT合作的疫苗、莫德納疫苗、嬌生疫苗,都是經過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證實療效,且在三期結果中,AZ疫苗的副作用並沒有比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高,此外,最新的以色列研究也發現,比起原本病毒與英國變異株,輝瑞疫苗對南非變異株較無防護力。
邱政洵提到,疫苗上市後,在真實世界的接種數據多達幾百萬、數千萬劑,其中可能出現罕見的不良事件,如同AZ疫苗與血栓,只是經過歐盟多次開會,定調「可能相關」,但「非常罕見」,認為各國仍要繼續施打。
邱政洵指出,歐盟的結論提醒各國可設定特定年齡層緩打,或是加強副作用說明讓接種者自行評估,考量國內未有打疫苗後出現血栓事件,且亞洲人發生血栓本來就較低,因此我國選擇後者,會在注意事項說明清楚,而國外血栓發生主要在打後5天至14天,打完一、兩週內一定仍要注意有無不適症狀。
對於外界持續擔心打疫苗副作用風險是否高於染疫風險,邱政洵強調,民眾可以評估至今接種疫苗的不良事件狀況,若整體仍以發燒、注射部位腫痛等一、兩天內可恢復的非嚴重不良事件為大宗,考量未來出國需求、因應經濟邊境逐漸解封等情形,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