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已累積逾14萬筆資料 目標20萬筆收集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今年跨界與財團法人演繹基金會合作,將擴大收集社區型健康參與者資訊。(記者簡惠茹攝)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今年跨界與財團法人演繹基金會合作,將擴大收集社區型健康參與者資訊。(記者簡惠茹攝)

2021/02/03 12:59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累積已經超過14萬筆資料,目標2到3年完成20萬筆,資料庫今年跨界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合作,將擴大收集社區型健康參與者資訊,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要做到預測醫學就需要長期資料研究,也才能進一步達成精準健康。

中央研究院跨界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合作,展開人體資料庫合作計畫,將擴大收集社區型健康參與者的資料,包含生活飲食習慣、醫藥史、抽血檢查等等,運用資料庫推動精準健康,今天雙方舉行揭牌記者會。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於2012年建置,收集的資料包含參與者健康情形、醫藥史、生活環境資訊與生物檢體,長期追蹤健康參與者與疾病患者的健康變化情形與治療狀況, 提供進一步基礎研究所需要的資源,尋找促進健康、預防與治療疾病的生物標幟,以發展精準化醫療,截至去年,社區民眾收案數達139842件,醫學中心患者個案達6834件。

前副總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指出,精準健康就是希望每個人都有個人化健康促進活動並預防疾病產生,早期診斷就能早期治療,疾病的精準診斷可以提供精準治療,像他自己之前得到的肺腺癌,很早就做健康檢查,用微創手術切除,所以現在已經被排除重大傷病範圍,這就是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例子。

陳建仁指出,疾病產生不外乎基因和環境互動,因此資料庫收集就很重要,精準健康有四個重點,個人化醫學、預測醫學、預防醫學和參與醫學,其中要做預測就要有長期資料研究,也才能進入預防醫學,最後達成精準健康、精準醫療。

「分享健康資訊,精準健康、精準醫療在眼前。」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代表李德章表示,人體生物資料庫最重要的價值就是顯示在精準健康和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背後需要龐大數據,政府也很超前部署,10多年前中研院就設立自料庫,已經收集14萬人的資料,包含健康資訊生活型態,進一步加值產生基因資訊,希望透過學者專家研究,推動精準健康,目標2到3年完成20萬筆資料收集。

演譯基金會董事長石曜堂表示,基金會的美兆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至今已經有超過14萬筆本土資料,以及遍布全球高達300萬筆資料,具備豐富健康參與者的數據收集經驗,將有助於了解疾病發生前的各項健康數值,以預測國人生活習慣、基因型和環境等差異與疾病發生的關聯,希望透過資料資訊知識為未來帶來健康曙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