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翻轉農村 屏縣府開辦免費微生物菌種培訓班
![學員們到業師田裡參觀教學。(記者羅欣貞攝) 學員們到業師田裡參觀教學。(記者羅欣貞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8/20/3265777_1_1.jpg)
學員們到業師田裡參觀教學。(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加速推動農村再生社區友善農耕發展,屏東縣政府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屏東縣微生物菌種資材中心培訓計畫」,並結合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專業技術,為民眾開辦免費課程,此次培訓進行至9月初。
課程運用近年來最夯的微生物菌種,讓土地和生產環境更健康,並藉微生物肥料與菌種的使用,讓農再社區產業的生產條件更多元豐富;「農村社區微生物菌種養成培訓班」本週起舉辦4個場次,開放農再社區居民、農友、養殖業者等免費報名參加。
學員除在室內上課,也到農民業師陳榮挺、陳章信的田裡,實地教學;現年54歲、里港鄉大河長堤創循園區負責人陳榮挺,有彩椒達人之稱,種植彩色甜椒超過17年,他表示,過去曾經接觸過許多不同的菌種,實際運用後卻沒什麼效果,直到前年接觸到光合菌並參與光合菌培訓課程,實際運用在彩椒種植後,產量不僅提升約20%,更讓彩椒根系長得更好,生產品質更佳。另外,種植約2.7分地的豇豆,使用了光合菌後,產量也增加,一天可採收200多公斤。
現年50歲、高樹鄉阿信農場陳章信則表示,過去對於菌種不太相信,因為會怕沒有效果,但是在種植1甲多的蜜棗園時,因採用草生栽培,經過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瓶頸,剛好去年5月有朋友介紹光合菌,抱著試試看心態去參加培訓後,將光合菌運用在2.8分的蜜棗園裡,沒想到才短短的1年多,蜜棗產量不僅增加近7成,連原先因為不使用農藥與化肥的果樹根系,也漸漸變得更健康。
屏縣府城鄉發展處農村再生專案推動辦公室表示,近年來輔導農再社區研發在地產品,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為了產品安全,除將運用由本土環境篩選出來,可用於農林漁牧的光合菌,結合平衡病原菌常用的放線菌或枯草桿菌等其他益菌用於生產外,更將建立微生物菌種資材培養推廣中心、生產運用示範基地。
第1場培訓班8月18日在內埔鄉東片社區舉行,吸引百人參加,主辦單位邀請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廖麗玲博士團隊指導;第2場原民班今天(20日)在新埤鄉萬隆國小舉辦,第3場漁村班8月27日在枋寮鄉東海社區活動中心,第4場半島班於9月3日在枋山鄉楓港社區活動中心舉行。
![透過實地參訪,學員了解光合菌的應用情形。(記者羅欣貞攝) 透過實地參訪,學員了解光合菌的應用情形。(記者羅欣貞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8/20/3265777_2_1.jpg)
透過實地參訪,學員了解光合菌的應用情形。(記者羅欣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