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法院判拆屋還地 歷史建築「竹南蛇窯」地方文化館恐不保

苗栗地院判決拆屋還地,歷史建築「竹南蛇窯」地方文化館恐不保。(記者彭健禮攝)

苗栗地院判決拆屋還地,歷史建築「竹南蛇窯」地方文化館恐不保。(記者彭健禮攝)

2020/07/11 18:08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竹南蛇窯」為苗栗縣歷史建築,由已故柴燒大師林添福之子林瑞華,以地方文化館型態經營多年;因土地為林瑞華胞姊名下,她提興訟主張拆屋還地,苗栗地方法院宣判除竹南蛇窯所處建物之外,包括締造金氏世界紀錄的方華窯、林添福陶藝常設展館、陶藝教室等都要拆除歸還,地方文化館恐不保。

對此,林瑞華感到萬分無奈,表示將會上訴,並設法拯救;他強調,爭取的並非自身利益,而是為了維護竹南蛇窯與柴燒陶藝的文資完整性,及父親身後留給世人這座窯的意義所在。他認為,若僅存「竹南蛇窯」,而缺乏館內現有古、新陶窯所呈現的柴燒演進及陶藝研習課程的柴燒實作,那麼具歷史建築身分的「竹南蛇窯」,「僅空有殼而沒有了靈魂!」

苗栗縣政府文觀光局表示,因該訴訟爭議屬私人民事糾紛,文觀局不便介入,但竹南蛇窯已登錄為歷史建築,受文資法保護,不過因土地所有權人申請文資會勘,要求縮減歷史建築登錄範圍,預計15日辦理,將視文資委員討論結果而定。

竹南蛇窯地方文化館前身為「恆發陶瓷廠」,由林添福於1972年創立,他帶著9名師傅和1頭牛,自己造模印3千塊土磚,完成「竹南蛇窯」,是目前苗栗縣僅存、台灣少數保存完整,且還可以繼續燒製的傳統蛇窯,由苗栗縣政府於2002年12月25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也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隨著工業科技發達,傳統柴燒窯式微、沒落,竹南蛇窯於1980年代由林瑞華接手後,從傳統窯業轉型民俗工藝陶,以地方文化館模式經營,砌蓋了包仔窯、圓窯、文化窯、交趾窯等台灣消失的古窯實體或模型,及陶藝教室等,致力於柴燒陶藝創作、陶瓷文化研究及傳統陶技藝、柴燒等研習課程,並透過國際交流活動,推廣台灣柴燒陶窯文化。

林瑞華也長期投入「窯火」領域探索,陸續設計搭建「橫焰式」的化十窯、「半導焰」的登窯,及於2016年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的最高溫度1563˚C的「方華窯」等具少添柴、少煙的符合現代環保窯體。不過,文化館1000坪土地都登記在林添福長女、林瑞華胞姊名下,去年林添福過世後,她提「拆屋還地」訴訟。

文化館內的林添福陶藝常設展館空間,也被判拆除。(記者彭健禮攝)

文化館內的林添福陶藝常設展館空間,也被判拆除。(記者彭健禮攝)

林瑞華設計搭建並於2016年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的最高溫度1563˚C的「方華窯」也被判拆除。(記者彭健禮攝)

林瑞華設計搭建並於2016年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的最高溫度1563˚C的「方華窯」也被判拆除。(記者彭健禮攝)

「竹南蛇窯」是目前苗栗縣僅存、台灣少數保存完整,且還可以繼續燒製的傳統蛇窯,由苗栗縣政府於2002年12月25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也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記者彭健禮攝)

「竹南蛇窯」是目前苗栗縣僅存、台灣少數保存完整,且還可以繼續燒製的傳統蛇窯,由苗栗縣政府於2002年12月25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也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記者彭健禮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