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時多雲

臺北市 16-18 ℃

花蓮文創園區轉型座談 與會者盼解租金停車問題

文化部在全國五大文創園區之一,花蓮文化創意園區去年承租業者因經營困難,和文化部中止合約,未來轉型也成為關注焦點。(記者花孟璟攝)

文化部在全國五大文創園區之一,花蓮文化創意園區去年承租業者因經營困難,和文化部中止合約,未來轉型也成為關注焦點。(記者花孟璟攝)

2020/03/06 23:19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文化部花蓮文化創意園區2012年起由新開公司ROT經營,然因經營困難,委外單位去年與文化部中止契約,本月啟動花創轉型協力計畫,今轉型工作小組邀集花蓮各界座談,共同討論園區未來的經營方向,與會紛紛反應租金貴、難停車等問題。主持人轉型小組特聘研究員潘小雪說,將在彙整各方意見後,希望今年第4季後展現園區的全新風貌。

花創園區因委外經營的新開公司營運困難,去年7月暫時關閉,新開公司去年12月與文化部中止契約後,今年1月起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進駐,重啟創意市集、音樂會等活動;3月園區也啟動「花蓮文創產業園區轉型規劃推動協力計畫」,規劃小組今天邀集在地各單位座談。

縣府文化局長江躍辰說,文化局願全力支援文創園區的轉型,他認為,「創意產業」還是園區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希望轉型後提供有創意想法的藝術家及創作者一個展示平台。

花蓮市長魏嘉賢分析,委外單位花大錢標下園區,再向進駐店家收租金來維持,但「文化不能只有看到錢」,他希望市公所未來要發展執行的活動和計畫,有機會放在文創園區中,包括親子公園、或是網紅培訓基地等,引進好的點子來打造花蓮特色。

縣府原民處長陳建村說,全國各文創園區80%都經營餐廳和咖啡館,原因都是資金壓力,過去原民處曾計畫進文創園區,提供原住民表演藝術、手工藝做展出,但一坪月租1500元,文創園區一租就是一整棟,「光租金1個月30萬」,試問要有多少營收才能負擔?呼籲文化部降低文創園區進入門檻,建議租金可分區、分級,或依營收百分比收租;他也說,園區在市中心人潮卻進不來,反觀歷史建築吉安慶修院,旁邊有免費大停車場,雖有收門票仍穩定吸引觀光客,盼未來團隊妥為規劃停車問題。

議員張美慧服務處主任陳志強說,園區從策略平台到文創產業,藝術家與市民在認知上存有落差,規劃單位往往找很多藝術家來開會,實際營運後遊客卻不來?希望轉型能跳脫窠臼;議員蔡依靜盼望文創園區能提供花蓮中南區的藝術團隊一個「共同創作空間」,但問題又回到租金問題;議員楊華美助理林慧絢認為,文創園區應是花蓮的「文化培養皿」,要能吸引家庭親子、移工、觀光客都願意來,應引入「共融共好」的觀念。

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潔民說,目前華山、松菸都沒有畫廊進駐,關鍵都在租金。他說,畫廊協會全國115個會員,花蓮唯一的會員乙皮畫廊在前年地震後撤出花蓮文創園區,租金就是一大問題,站在商業畫廊的經營觀點,他希望園區未來的規劃不要少掉畫廊,畢竟藝術家仍需要畫廊扮演中介角色。

轉型計畫協同主持人吳勁毅說,文化部啟動的轉型計畫中,把園區分成文化政策平台、在地藝文基地及商業服務等三大功能區塊,將會把此次座談的意見與文化部的大方向進行整合;至於停車問題需縣府、市公所一起設法。

花蓮文創園區去年7月因新開公司經營困難,園區一度關閉,今年1月起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進駐,才讓園區再度傳出咖啡香氣、手作市集和草地音樂會。業者也提到,如租金可更親民些,會考慮進駐。(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文創園區去年7月因新開公司經營困難,園區一度關閉,今年1月起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進駐,才讓園區再度傳出咖啡香氣、手作市集和草地音樂會。業者也提到,如租金可更親民些,會考慮進駐。(記者花孟璟攝)

前身是公賣局花蓮酒廠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988年酒廠搬到美崙工業區後,2000年依都市計畫劃為歷史風貌公園專用地,被文化部選中為國內五大文創園區之一,整修後的酒廠老廠房建築很有特色、大片的綠地景色也十分宜人。(記者花孟璟攝)

前身是公賣局花蓮酒廠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988年酒廠搬到美崙工業區後,2000年依都市計畫劃為歷史風貌公園專用地,被文化部選中為國內五大文創園區之一,整修後的酒廠老廠房建築很有特色、大片的綠地景色也十分宜人。(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