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南下營打造歷史古官道 再現茅港八景風華

茅港八景的解說碑。(記者楊金城攝)

茅港八景的解說碑。(記者楊金城攝)

2020/01/15 19:41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市區道南63線是清領時代來往台南府城與諸羅縣的古官道,下營茅港尾不只是古官道的中間驛站,也是當時倒風內海繁盛一時的河港,現在打造「茅港八景」歷史意象,為後代保存這段人文歷史。

下營區公所推動「茅港尾古官道再現」計畫,獲內政部營建署補助,以668萬元進行南63線道路優質改善工程及歷史意象建置工程,除再現茅港八景場景,也讓茅港尾七公里長路段平坦好走,提升用路安全、改造沿路雜亂空地。

下營區長姜家彬說,茅港尾古官道再現計畫從前年開始規劃,多次協調管線單位、地主及居民,才取得在地共識,上月底完工,期待透過重塑「茅港八景」歷史文化空間,成為下營新興景點,讓鄉親和外地遊客了解台灣三百多年滄海桑田的歷史演進,進而保護文化資產。

明末清初的倒風內海,周邊有鐵線橋港、茅港尾港和麻豆港,古官道沿倒風內海而行,茅港尾地處中間驛站,當地茅港尾天后宮及觀音寺更是古官道歷史見證的重要廟宇。

據文史記載,茅港尾在康熙末年盛極一時,居住人口上萬人,官、民和商人必經驛站,發展出五條大街,秦樓楚館,甚至有「小揚州」之稱。從黃清淵《茅港尾八景追記錄》描述的八景,說明當時茅港尾社經地位極為重要。

「橋頭晒網」、「吳園消夏」、「營盤烽火」、「東郭踏青」、「竹市眺晚」、「暗街夜市」、「鵝脰採菱」、「西疇收穫」等「茅港八景」的歷史意象牆和解說碑,設在茅港尾天后宮、觀音寺附近,營造了在地歷史記憶的美麗空間。

茅港八景的「橋頭晒網」歷史意象牆。(記者楊金城攝)

茅港八景的「橋頭晒網」歷史意象牆。(記者楊金城攝)

下營區長姜家彬(左)對重塑古官道「茅港八景」歷史文化空間滿意。(記者楊金城攝)

下營區長姜家彬(左)對重塑古官道「茅港八景」歷史文化空間滿意。(記者楊金城攝)

下營茅港八景的歷史場景空間營造。(記者楊金城攝)

下營茅港八景的歷史場景空間營造。(記者楊金城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