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溪再生水廠8月通水 日供產業用水2.5萬噸

鳳山溪再生水廠示意圖。(水利署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產業最怕缺水,為了讓水源更有效運用,國內首座萬噸級再生水廠─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廠,8月將完成第一期工程,可供給產業用水每日2.5萬噸,到明年甚至可達4.5萬噸,相當於一般常見的白鐵水塔約2萬多個,將可充分滿足當地產業用水需求。水利署也指出,再生水處理具有耗能較少、成本較低優勢,將是未來大力推動方向。
根據水利署資料,鳳山溪再生水廠目前進度為興建工程82%、配水管線97%、輸水管線99%,將於8月完工通水,預估增加每天2.5萬噸再生水的供應量,到明年8月全期完工時,供應量更將達每天4.5萬噸。而高雄地區另有臨海再生水廠,已於今年3月14日公告興建招商,預計2021年底完工,預計將可供應臨海工業區每日3.3萬噸再生水,再生水未來將成高雄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供應水源。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解釋,再生水的來源是家庭廢水,例如一般洗手、洗澡、洗車的水,會隨公共污水下水道流到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到符合放流水標準後,就放流到海洋或河川裡,若再經過一些處理,就可供使用,甚至經過RO逆滲透的程序,還可以拿來飲用。
不過,王藝峰也說,目前尚未將再生水拿來飲用,主要是處理技術上還可有更好的空間,其次也憂心民眾喝的時候會有心理障礙,還有在過濾過程中,礦物質會被濾掉的問題,但產業使用上不太需要考慮這些問題,所以目前只供應工業使用。
回顧台灣在再生水的利用,王藝峰說,第一個示範區是在高雄加工出口區的楠梓再生水廠,於2011年完工,當時是與日月光集團合作,成效很不錯,後來也由日月光管理,專供日月光在製程上使用。目前除了高雄這兩座,幾年內也將陸續在台南永康、安平、台中豐原及中科附近設置再生水廠。
王藝峰還說,再生水將是大力推動方向,因為不管在耗能及處理成本上,都優於海水淡化。再生水1噸成本約12至15元,就算將建廠成本分攤進去,1噸也只有20至30元,海水淡化則必須是萬噸及大廠,1噸才有可能壓在30元,但台灣目前離島的海淡廠,1噸水成本都有35至80元。至於耗能部分,再生水1噸大約耗電1.5度至2.5度,不過海水淡化1噸水需消耗3.5度至8度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