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壼煮茶 陳婉萍帶梨山茶走向國際

陳婉萍利用虹吸壼煮紅茶,吸引眾人目光,進一步推廣梨山茶。(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泰雅族陳婉萍(Da Bas Ku my),7年前因父親去世返回梨山接下父親留下的茶園,開始學習如何種茶,並逐步取得產銷履歷,為吸引顧客的眼光,她創新採用煮咖啡的虹吸壼煮茶,在茶展售會上成功吸引民眾目光,種植的茶葉遠銷美國及俄羅斯,最近並嚐試製作白茶及綠茶等不同茶品,朝小量精緻化發展,讓梨山茶走向國際。
陳婉萍的父親在梨山新嘉陽地區種植4公頃的茶園,陳婉萍高中就離家下山讀書,畢業從事電子業,並在台北結婚生子,7年前,父親突然去世,陳婉萍身為長女,毅然返回梨山部落繼承家業,卻根本不懂怎麼種茶,經一步一腳印到茶改場、藥毒所等學習,其生產的茶葉也取得產銷履歷,讓消費者喝得安心。
陳婉萍說,梨山地區因種茶成本高,茶葉的售價也高,適合外銷,但外國人喝紅茶的歷史悠久,卻不太懂怎麼泡烏龍茶,對台灣茶存有畏懼,鑑於沒有接觸就沒有行銷,她為了吸引消費者目光,在茶展售會上運用外國人熟悉的虹吸壼煮茶,成功吸引目光、拉近距離,也有了進一步銷售梨山茶的機會,年外銷茶葉產量也從300台斤提高至1500到2000台斤,倍數成長,遠銷美國及俄羅斯等國。
今年起台中市政府輔導和平區公所推出「台中市和平區梨山茶產地證明標章」,共有十八家茶農申請標章認證,陳婉萍也是其中之一,她表示,透過產地證明標章驗明正身,可共創消費者、茶農雙贏。
陳婉萍說,台灣茶以烏龍茶為主,這幾年紅茶也很夯,但與國外接觸的經驗,她覺得台灣茶還有其他發展空間,最近她開始嚐試製作白茶及綠茶等不同茶品,朝少量精緻化發展,以符合不同客群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