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泡茶石板桌竟是歷史古碑! 碑林傳奇見證新店開發史

道光十五年的緣碑,被發現時在民眾家中被當成泡茶用的石板桌。(記者翁聿煌攝)

道光十五年的緣碑,被發現時在民眾家中被當成泡茶用的石板桌。(記者翁聿煌攝)

2016/10/28 21:21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文史學會志工熱衷於尋找新店區的文史記憶,無意間發現民眾家裡用來泡茶的石板桌,竟然是180年前的古碑!市立圖書館新店文史館開展的「碑林傳奇」,是學會多年來所發掘新店地區的碑碣,見證地方開發史的過程,歷史最悠久的乾隆44年所立的建廟捐獻石碑「斯馨碑」等,以及建碑背後的小故事,帶領大家認識新店人文歷史。

市圖新店文史館年度特展「碑林傳奇」27日開展,市圖館長高鵬說,碑碣常常存在於我們生活周遭,但如果沒有活化解說就會是一座冰冷的石塊,此次「碑林傳奇」特展,為新店文史館於新店區大坪林、安坑、青潭、以及直潭(含屈尺、塗潭、廣興及龜山)等地區進行聚落碑碣與文史的訪查成果,透過志工們辛苦的田野訪視、採集、整理記錄,以圖文展現新店地區重要的碑碣,認識碑碣記載的文字背景與在地發展的關係。

新北市文史學會總幹事夏聖禮說,「碑林傳奇」特展,從碑碣透露許多新店開發歷程中的時代故事,如距今已118年的「屈尺道碣」,為明治31年(1898年)日軍打通通往新店山區重要孔道後所立的紀念碑,見證早期自新店深入烏來山區發展的歷史,記錄日治初期的撫綏原住民政策。

夏聖禮說,「緣碑」是8年前志工在進行田野調查,無意間發現民眾家裡用來泡茶的石板桌,竟是道光15年的修路碑,是當年直潭庄捐錢修築通往灣潭的路,立「緣碑」意指以此路與地方結緣之意,新北市文史學會徵得擁有民眾同意捐出,目前這塊「緣碑」為新店文史館收藏。

「通學橋」碑則為新店地區進入現代啟蒙教育的求學之橋,見證新店地區首座公學校「新店國小」(1898年創立),當年學生上學需搭乘渡船至新店渡船頭,下船後經此橋方可抵校的求學之路。

位於新店最古老土地公廟「斯馨祠」廟旁的「斯馨碑」,立於1779年,是新店區最老的石碑,碑文記載著當初集資立廟的信士名字,230多年後,成為新世代遙想當年先民艱辛開墾歲歲月的歷史文獻資料。

文史館細心蒐集新店區的古碑碣文史。(記者翁聿煌攝)

文史館細心蒐集新店區的古碑碣文史。(記者翁聿煌攝)

碑林傳奇正在新店文史館展出。(記者翁聿煌攝)

碑林傳奇正在新店文史館展出。(記者翁聿煌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