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降級」 陸委會報告:產業結構恐朝「低端化」發展
陸委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分析中國「消費降級」現象,報告直指中國消費力不足將拖累內需、內循環目標,可能造成產業結構朝「低端化」發展。 (歐新社)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國經濟不振,奢侈品消費減少,出現商品價格戰、民眾「窮遊」與拼多多等平價品牌竄起。陸委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分析中國「消費降級」現象,報告直指中國消費力不足將拖累內需、內循環目標,可能造成產業結構朝「低端化」發展,對長期經濟與產業結構發展恐有不利影響。
報告指出,「消費降級」是指消費者在消費時,價格的考量優先於品牌與商品品質。「消費降級」的原因主要是「對未來經濟前景悲觀」、「可支配收入減少」、「房市與股市的財富效果消退」。
據觀察,2023年的雙11購物節,淘寶、京東連續2年未公布商品交易總額,多個中國媒體和財經評論博客引述「星圖數據」的資料,表示在11月10至11日,全網總銷售額為2776億元人民幣,年減9.75%;2022年中國奢侈品市場下滑10%,顯示中國民眾對奢侈品的消費已大幅退燒。
中國網路平台的熱銷產品從「高大上」變成「平價好物」、農村「窮遊」成風潮,中國各大餐飲品牌也紛紛吹起平民風,搭上這股降級風潮。為吸引更多消費者買單消費,知名火鍋業者海底撈去年7月中旬起也走出店門,把生意做進夜市,擺攤賣串串,在上海、山東、山西等地的夜市,都可以看到海底撈攤位。
中國2大連鎖茶飲品牌也大幅降價,「喜茶」宣稱不會再有30元人民幣以上商品,「奈雪的茶」則推出9元飲品搶市。在消費模式上,中國現在許多消費者在網路上尋找所需的商品後,並不直接下單購買,而是轉向拼多多等折扣網站購買功能相似的仿製品,使得拼多多的業務大幅上升,已接近阿里營收的6成。
另外,疫情後中國年輕人的休閒不再是去名店購物,而是盡可能不消費或壓低消費,以「純打卡」的方式旅遊,近來還流行年輕人參加老年人低價旅遊團或興起「特種兵旅遊」,在短期間內以超低費用、超高效率跑完所有景點等的「窮遊」。
報告分析,中國的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加上民眾收入成長緩慢、房地產市場泡沫、債務問題嚴重與對未來景氣的不樂觀,使得中國「消費降級」更為嚴重。原本中國官方希望透過內循環、刺激消費等內需以帶動其經濟成長動力的想法恐怕短期內難以實現。
報告強調,「消費降級」雖然帶來許多提供平價商品與服務的商機,然而大部分卻是取代原本高價質優商品與服務的銷售,除了使得整體經濟所創造的附加價值降低外,亦可能造成產業結構朝「低端化」發展,進而阻礙高端產業的發展,長期而言對整體經濟將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