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台南》搶救牛稠子遺址 下水道工程暫停

目前已有刀、斧、鋤等石器工具出土。(記者吳俊鋒攝)

目前已有刀、斧、鋤等石器工具出土。(記者吳俊鋒攝)

2021/09/09 05:30

仁德文華路二段 市府開挖出土部分文物 預計年底前完成搶救

〔記者吳俊鋒/仁德報導〕仁德區文華路二段計畫埋設污水下水道系統幹管,因行經當地的牛稠子遺址,恐破壞距今約3800年前的歷史資產,市府展開搶救,現場暫時停工,已陸續出土一些陶片,以及疑似斧、刀、鋤等石器物件,正全力挖掘、保存。

遺址距今約3800年

文華路二段為台南都會公園特定區1號幹道,通往奇美博物館、十鼓文創等知名景點,10年前闢建完成,雖然是平面設計,因地下有新石器時代的牛稠子遺址,搶救經費甚鉅,採就地保留,以填土墊高約1米的方式進行施工。

議員、里長勘查打氣

內政部營建署正進行污水下水道系統2期工程,召開說明會時,地方掀起保護牛稠子遺址的聲浪,市府文化資產管理處考古中心隨即啟動探勘,展開搶救作業。沿途的工作井內已開挖長、寬各2米的探坑,搶救文化層的物件,市議員郭鴻儀昨天會同當地的成功里長鄭晴而到場勘查,為考古人員打氣,也感謝營建署的配合,希望在兼顧遺址保護下,順利完成下水道工程。

遺址位於虎山國小後

幹管埋設深度達23米,將採地下推進工法,而牛稠子文化層在地下1.7至2.5米之間,為搶救遺址,現場機具的開挖暫時停工。文資處考古中心主任劉亭攸表示,探勘後,遺址範圍在虎山國小後方附近,長度約1.4公里的路段,預定今年底前完成搶救,以利下水道工程接續。

劉亭攸表示,出土物件會先行清洗,再登錄、造冊,並做初步的研究分析,依照法定程序,點交給文資單位,全力保存。

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南區分處台南工務所主任盧國安表示,文華路二段目前進行的是主、次幹管的第1標,從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到保生東路,全長2.7公里,預計明年9月完成。沿路有5個工作井,將擴大開挖長、寬各6米的方洞,以利文資處人員再深掘考古探坑;遺址搶救完成後,機具才會進場,啟動正式的污水下水道工程。

台南市府文資處考古中心人員在現場開挖探坑,搶救牛稠子遺址的物件。(記者吳俊鋒攝)

台南市府文資處考古中心人員在現場開挖探坑,搶救牛稠子遺址的物件。(記者吳俊鋒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