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就愛一味! 廢木變黃金夯回台灣
台灣業者利用加工技術,將台灣荔枝樹、棗子樹修剪後的農林副資材製成木質顆粒,成功外銷到海外。(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外皮焦香內在酥軟多汁的煙燻、炭烤料理廣受歡迎,台灣有業者看準國外喜歡自己動手BBQ的風潮,利用加工技術,將台灣荔枝樹、棗子樹修剪後的農林副資材製成木質顆粒,成功外銷到海外,今年更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期待擴大循環經濟能量。
台灣生質能業者徐坤源說,外國人對煙燻、燒烤所使用的木材特別講究,不同的木材可以為食物帶來不同風味,而台灣的荔枝、棗子等果樹每年都會大量修剪,公司利用加工技術,透過網路訂單,前年開始陸續將木質顆粒銷往歐美國家,近年則引起國內消費者注意,慢慢紅回台灣。
徐坤源說,木質顆粒是再生能源的一種,具有低污染的特性,二氧化碳排放量趨近於零,且使用的是純天然農林廢棄物,因此兼具了環保、高效能、低污染、低成本的優點,為了擴大加工能量,目前在馬來西亞、印尼、非洲都有設廠,但最欠缺的即是技術人員,因此透過與屏科大產學合作,希望充實產業人才需求。
屏東科技大學「農林副資材循環利用創值開發中心」在農委會支持下今天正式啟用,木設系助理教授龍暐指出,生質顆粒可應用的面向非常廣,未來若能推廣至社會,實現類產業目標,初步估計將可達到年產量約1千噸,創造約1300萬的經濟價值,若是進一步發展生物炭,產值則更加可觀。
屏科大木設系主任林芳銘也表示,農林副資材可依不同等級做多元加工運用,除了作為生質能源的木質顆粒,另外可從農業副資材中製成活性碳、萃取木酢液等,加工後的應用則可以跨領域合作,目前也投入「生物炭於水產養殖環境改善」、「都市林土壤施用生物炭評估」及「養菇業之菇包廢棄物再利用」等項目研究,不僅為產業培養高階人才,也以解決大型農林廢料的不易處理且耗費預算等問題為目標。
木質顆粒業者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將技術與校園分享,期待擴大循環經濟能量。(記者邱芷柔攝)
瑩迪公司總經理徐坤源帶領團隊研發多款農林副資材製成的木質顆粒,包括荔枝木、棗子樹及融合蒜頭與竹子的特殊風味木質顆粒。(記者邱芷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