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施壓下逆勢成長 立陶宛印太出口量年增60%
〔中央社〕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指出,中國的施壓脅迫反而刺激立陶宛致力讓出口市場多元化並改變出口結構;今年前6個月,立陶宛產品對印太區域的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約60%。
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10日推文作上述表示。他在立陶宛外交部當天發布的資料指出,主動出擊的經貿外交政策及拓展駐外單位部署,都有助立陶宛的貿易活動多元化、增強立陶宛的經濟韌性。
他指出,產自立陶宛的貨品在今年1至6月出口至10個印太區域國家的總額,超過去年同期對中國出口總額4倍多,這就是政府努力奏效的最好例證。
立陶宛外交部指出,這10個印太區域國家包括澳洲、日本、印度、南韓、新加坡、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台灣。
根據立陶宛統計局的資料,立陶宛產品今年前6個月對這些國家的出口總額為4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為2億4900萬歐元。
自從去年率先退出由北京主導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接著宣布與台灣互設代表機構、並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歐洲境內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後,立陶宛持續遭遇中國的外交、經貿強力施壓,雙邊進出口貿易幾乎停擺。
2020年底上台的立陶宛政府致力發展與印太區域的連結,包括在澳洲、南韓、新加坡新設大使館,在台灣的經貿辦事處也預定9月揭牌。
立陶宛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產地為立陶宛的貨品出口總額累計達127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1%。
在印太區域國家中,若比較去年與今年1至6月的數據,成長最快的立陶宛貨品出口市場包括新加坡(成長約160%,總額1億4600萬歐元)、澳洲(成長約110%,總額7970萬歐元)、印尼(成長約84%,總額870萬歐元)、南韓(成長約48%,總額5500萬歐元)。
此外,立陶宛產品對台灣的出口額成長30%,總額達1150萬歐元。
儘管與印太區域的貿易額有可觀成長,據統計,立陶宛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依然是德國、波蘭、美國。若計入服務等出口項目,則立陶宛的主要出口市場為拉脫維亞、瑞典、荷蘭、英國。(編輯:楊昭彥)1110812
-
200女大生下海賣春 北韓性招待、賣淫醜聞難根除
-
脫北外交官驚曝金正恩真容:臉很紅、呼吸急促「這人不健康」
-
機尾折斷、機艙顛倒!達美航空驚險降落80人全生還 專家曝這「關鍵」
-
成立逾30年!香港民主派第一大黨「民主黨」醞釀解散
-
美法官開綠燈!效率部可獲取政府資訊、參與裁員
-
800萬美國人求助無門 法院否決拜登「學貸特赦」
-
費城航太工廠發生重大火災 當局發佈緊急令數百居民疏散
-
法媒揭中共洗人口手段:低叛逆性的中國菁英正湧入香港
國際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