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活了1.4億年 「長江主人」中華鱘恐10年內滅絕

儘管中國當局持續採取人工繁殖放流,意圖維持中華鱘族群,研究指出野生中華鱘恐10年內滅絕。(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有「水中活化石」、「長江的主人」之稱的中華鱘,由於中國政府近年來在長江廣建大壩破壞棲地,數量銳減,甚至沒有監測到自然繁殖以及幼苗,已在地球上活了逾1.4億年的中華鱘,恐在未來10年內滅絕。
綜合媒體報導,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教授黃真理等人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陸續在長江流域建設水壩,使得中華鱘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而在三峽大壩建成後,導致水溫升高,更是對於其生態造成致命一擊,專家悲觀表示,未來10至20年內,野生中華鱘種群就會消失。
長江大壩林立 中華鱘自然繁殖消失
中華鱘為洄游魚類,親魚從近海迴遊到長江上游產卵,孵化出的幼苗順流入海,10年後再從大海返回上游尋根產卵;研究指出,長江上大壩林立,嚴重阻隔了中華鱘洄游路線,其遷移距離縮短,沒有足夠的水流刺激,其性腺發育大幅退化,因性腺成熟晚,繁殖期從60天縮短為約23天。
更為嚴重的是,在三峽大壩建成後,導致水溫升高,抑制了中華鱘的繁殖活力,使其正常繁殖期再減為13天以下,甚至0天,有效繁殖種群降低到0%到4.5%;2013年首度沒監測到自然繁殖活動,去年監測再度落空,研究人員認為,這意味著自2013年開始,原本每年都有的中華鱘自然繁殖行為,變成了偶發性事件。
研究人員強調,對三峽大壩的環評嚴重忽略了秋季水溫上升的影響,直至今日,這一點仍未引起足夠重視。
人工放流本末倒置
儘管中國當局持續採取人工繁殖放流,意圖維持中華鱘族群,但黃真理指出,中華鱘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中,一生只進入長江一到兩次,唯一目的就是繁衍,「如果只放流但沒有自然繁殖,那中華鱘回到長江又有什麼意義?」,他強調維持野生種群的繁殖行為,是一個物種野外生存的前提條件,人工放流只能是補充,「本末倒置就失去了意義。」
黃真理估計,在2020年,野生中華鱘的數量預計僅餘100尾左右,2030年恐只剩20尾,其中雄性中華鱘的數量將為0,已在地球上活了逾1.4億年的中華鱘,恐在未來10年內滅絕。
-
傳具壯陽效果 這種鳥13年內被中國人吃到快絕種
-
全球僅存公北白犀 最後的「蘇丹」健康惡化
-
台灣世曦攜手高雄市政府 十餘年深耕智慧交通 提升城市運輸效率
-
又有貓科動物滅絕?全球最後一隻華南金貓在動物園去世
-
宣告功能性滅絕!科學家新創技術可望延續北白犀種族
-
面向台北101 大河景!板橋水岸首排「濱河帝景」夯
-
尋獲最後遺體 美軍M88裝甲救濟車立陶宛演訓沉入沼澤釀4死
-
剛跟普廷鬧僵!車臣領導人任命17歲幼子掌內政部軍權
-
哇!美國人夫幫太太買彩券順手買刮刮樂 一刮開爽領656萬
-
百歲淡水魚「逆齡」? 小鯉牛胭脂魚越老越勇健
-
尹錫悅彈劾案週五宣判 韓悳洙籲政治人物避免發表煽動言論
-
國軍抗日烈士?中國河南枯井驚現近百具無名遺骸
-
噁!日本美食外送平台出前館 送抵包裝袋內有老鼠
-
集體上吐下瀉!豪華郵輪241人感染諾羅病毒
國際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