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諾貝爾化學獎存爭議 曾有得主將毒氣用於戰爭

2015/10/07 17:10

1918年因發明從氮氣和氫氣合成氨而獲化學獎的哈柏,也曾在一戰中研製氯氣和其他毒氣並運用於戰爭中,導致近百萬人傷亡,讓他被稱為「化學戰爭之父」。(圖擷自網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5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7日也將公布化學獎的得主,不過回顧過往的得獎名單,卻也存在過不少爭議,像是因化學武器、DDT以及核裂變而獲獎的幾項發明。

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持續公布,今將公布化學獎的得主,不過據外媒報導指出,其實過去有不少發明都曾引發爭議,這些得主包括法國化學家格林尼亞(Victor Grignard)、德國化學家哈柏(Fritz Haber)、德國化學家哈恩(Otto Hahn)、瑞士科學家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葡萄牙神經病學家孟尼茲(António Egas Moniz)等人。

相關報導指出,格林尼亞雖因發現格氏試劑及對有機化學的貢獻於1912年獲獎,但他此前卻也曾在第一世界大戰中參與芥子毒氣及光氣等化學武器的研製。

1918年因發明從氮氣和氫氣合成氨而獲化學獎的哈柏,也曾在一戰中研製氯氣和其他毒氣並運用於戰爭中,導致近百萬人傷亡,讓他被稱為「化學戰爭之父」。另名化學家則就哈柏獲獎一事指出,其實德國戰敗後哈柏根本沒有想要獲獎,反而是擔心會遭到軍事法庭審判。

儘管先後已有2位化學獎得主引發爭議,但1944年化學獎卻頒給哈恩,他是在1938年發現核裂變,不過這項發現後來卻被應用於原子彈,儘管哈恩從未將發現運用在軍事上,他也是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才領獎,但在他領獎前不久美軍才剛把2顆原子彈投到日本。

除了化學獎外,穆勒及孟尼茲則是分別在1948年及194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不過穆勒的獲獎原因卻是因為發現DDT,孟尼茲則是發現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對某些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儘管當時受時代所限,事後DDT才被發現對人類及野生動物都會造成危害,現今對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評價也多為負面,但仍有醫學獎的遴選委員表示,當時根本沒有其他療法,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好憤怒的。

德國化學家哈恩在1938年發現核裂變,不過這項發現後來卻被應用於原子彈。(圖擷自phys.org)

格林尼亞雖因發現格氏試劑及對有機化學的貢獻於1912年獲獎,但他此前卻也曾在第一世界大戰中參與芥子毒氣及光氣等化學武器的研製。(圖擷自網路)

穆勒在194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不過穆勒的獲獎原因卻是因為發現DDT,事後DDT因被發現對人類及野生動物都會造成危害而遭禁用。(圖擷自網路)

孟尼茲發現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對某些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不過現今對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評價多為負面。(圖擷自網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