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AI寫判決書 法界︰不可過度依賴

2023/08/27 05:30

審判系統如果判定是可AI寫判決的案件,會出現「自動生成」按鈕。(記者吳政峰攝)

司進會提醒「可加速審判效率 須注意量刑風險」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司法院將推出裁判書自動生成系統,透過AI寫判決書,法官只要點點指頭,就可迅速寫出一篇書類草稿。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理事長何俊英表示,此舉可望加速審判效率,增加量刑的齊一性;但他也提醒,法官不可過度依賴AI而失去做基本功課的重要性,此外,未來若全面推行至各類案件,也要注意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

何俊英指出,AI寫判決若夠精確,原則上可減少法官撰擬書類的時間,降低工作壓力,不過,目前針對酒駕與人頭帳戶兩類案件,現已有例稿可供遵循,未來若推行到其他較複雜的案件,所節省的時間與精力會更明顯,但也要更加注意其正確性。

司院可釋明 AI判決仍由法官調校

何俊英特別點出,量刑是人民最在意的關鍵,系統透過學習過往語料,或許可獲得較齊一的標準,避免判決初一、十五不一樣的爭議,惟司法院可特別對民眾釋明,AI所生成的刑度僅供法官參考,當事人最後收到的判決書,還是得經過法官如實審核調校,並非全然由AI生成,化解民眾憂心。

何提醒,法官絕不能因過度依賴AI而忽略做基本功,舉凡個資、事實、法條、理由等事項,還是要逐一覆核,否則猶如自動駕駛系統,駕駛人若忘了它只是輔助用途,而未手握方向盤、眼觀前方,一旦發生事故,下場恐極慘烈。

他強調,AI也可能存在道德風險,首先,量刑關鍵在於法官審理時的主觀判斷,若一律把客觀事證套用在不同情節的案件,恐失去彈性,法官有介入調整的義務;第二,AI語料來自歷史資料,但往例常見因量刑太輕而遭詬病,AI卻複製、依循過往量刑,將重蹈覆轍;第三,語料內含大量個資,是否有可能遭濫用或外洩;最後,若當事人不信任法官,聲明要求AI介入依過往案例標準量刑,法院該如何因應?

東勝法律事務所所長王銘裕持肯定立場,直言法官花非常多的時間寫判決,若有AI輔助,可提升審判效率,尤其對初出茅廬的法官而言,參考大數據統計得來的刑度,可減少搜尋過往判決的勞費;人難免會出錯,透過AI協助也可提高正確率,誠如科技輔助行車系統,在駕駛人分心或疲勞時提供多重安全保護,可降低事故發生機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