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花壇魚苗寮沒落 數魚歌恐失傳

2016/04/01 06:00

吳東蓮以特殊口訣「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有如歌謠傳唱。(記者湯世名攝)

〔記者湯世名/花壇報導〕花壇鄉長沙村的「魚苗寮」是台灣淡水魚苗養殖中心,見證魚苗養殖產業的風光,魚苗買賣為了方便計算數量,地方還衍生出一首「數魚歌」,藉由加、減方式配合曲調,有如歌謠傳唱,無奈社會變遷,導致魚苗寮沒落,特殊口訣也不再響亮悅耳,老一輩漁民都憂心獨特的歌謠恐將失傳。

花壇鄉文史工作者蔣敏全說,魚苗寮發跡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的台灣人習慣吃淡水魚,魚苗需求量大,花壇長沙村逐漸形成魚苗養殖區,在六○年代達到最高峰,多以養殖鰱魚、草魚、鯉魚、鯁魚等食用魚為主,養殖戶最多曾逾三十戶,面積達五十多公頃,由於魚苗數量龐大,為了清楚算出魚苗有多少,地方衍生出獨特的「數魚歌」。

老一輩漁民吳東蓮說,「數魚歌」的運算基礎在於撈具,即以撈具每回可盛滿多少尾魚苗的定額來加、減,為方便計算,每一回所撈的魚苗不會超過十尾,最後再以多少回來換算,就可以得知總數,由於類似歌謠傳唱,容易讓人記憶,形成奇特的人文資源。

在社會變遷、國人飲食習慣改變下,淡水魚需求量減少,魚苗養殖逐漸沒落,當地只剩少數幾戶漁民仍堅守崗位,會哼唱「數魚歌」 的漁民剩不到五位,令人憂心此一具獨特人文風采的歌謠恐將失傳。

昨天遠從宜蘭縣礁溪鄉來買魚苗的鄉長林錫忠說,當地「得子口溪」有不少福壽螺與雜草,他是來購買烏鰡、草魚回去除害,以維護當地河川生態;吳東蓮不用計算機,而是哼唱「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實在厲害。花壇鄉長李成濟則表示,魚苗寮見證台灣魚苗養殖產業的風光,還有文史工作者為遊客導覽,發展出特有的休閒生態漁業,鄉公所將設法讓「數魚歌」傳唱下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