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卡蘭秘密花園 復育頭飾植物

莎卡蘭部落復育頭飾植物,社區規劃師動手幫忙。(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三地門報導〕原住民頭飾常取材自傳統植物,但部分素材越來越不容易找,屏縣三地門鄉口社村推動頭飾花田部落計畫,準備復育花草,縣府社區規劃師工作坊學員最近便捲起袖子,幫忙搬石植草、砌步道,除了協助口社村,也要把經驗帶回自己的社區。
三地門鄉口社村又稱莎卡蘭部落,以原住民排灣族為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清源表示,原住民頭飾、花環(排灣語Lakarau)有很多種類,傳統頭飾是部落祭典儀式裡,不可或缺的一環,對男子來說,代表事蹟,對女子來說,表示貞潔與身分,另有一般人可以戴的花環,常在活動中用來歡迎來賓;不過,製作頭飾的部分素材,越來越難找,因此在村內尋覓了一塊一分多的土地,做為復育基地。
已種10多種 有些植物不好找
「砌石要注意石頭的形狀,並與植物配合!」目前這座部落的秘密花園,種了腎蕨、羊齒、萬壽菊、澤蘭、孤挺花、艾草等十多種植物,目標是四十三種;社規師講師葉哲岳、口社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進方等人,最近帶著來自屏縣各社區近四十位學員,動手砌石、栽植花草,植物怎麼配置、石頭怎麼擺,都要細細考究。
退休國小主任包梅芳致力傳統文化傳承,她表示,過去部落石板屋較多,族人多在屋前種植傳統植物,現在水泥地多了,花草樹木自然變少,頭飾素材也越來越少,在還沒有於基地復育的作物中,包括原生種楓樹等並不好找,還要繼續努力。
復育基地緊鄰口社村的古圳,清澈的山泉水潺潺流過,基地的打造配合周邊環境,砌出百步蛇意象的舖面,讓花田不只種植物,還是原住民就地取材、自然工法的落實,一旦復育完成,未來部落製作頭飾時,只要到這裡就能找到需要的植物。
參與社規師工作坊的陳雅婷來自鹽埔鄉洛陽社區,她表示,雖然實作很辛苦,但學到很多東西,每個部落都有不同人文故事,會把所學用在自己的社區。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