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基隆委託行爭公辦都更 地方留戀促文創

2015/11/04 08:00

右上小圖:台灣開放觀光後,國際貿易盛行,委託行貨品或價格不再吸引人,商品樣式較乏競爭力。(記者盧賢秀攝)

記者盧賢秀/專題報導

基隆市仁愛區知名的委託行商圈,是國際貿易發跡地,已經超過五十年,早年風光一時,現在卻老舊沈寂,業者和住戶爭取公辦都更,讓委託行改頭換面。不過地方民眾認為,要都更整合不易,希望引進文創元素,找回委託行的老記憶。

從中山高、二十九號橋進入基隆市,就到了委託行,已有五十幾年歷史。當年出國都靠海運,舶舶停靠基隆港,船員或美國大兵帶來舶來品或軍用品,透過碼頭工人拿到孝二路委託行轉賣,造就委託行商圈。

同風里長楊春生是在委託行出生的第二代,他說,早年外國貨較少,各地的批發商都到基隆委託行來朝聖,台灣開放觀光後,國際貿易盛行,委託行貨品或價格不再吸引人,逐漸沒落。在六○年代時有二百多家業者,現在還營業的剩下六十幾家左右,除了服飾店、西服店之外,還有幾家茶葉行,貨源不限定舶來品了。

都更容積率低 建商興趣缺缺

楊春生說,有些業者一樓做生意,住家在樓上,年輕人都搬走了,留下上了年紀的老人,守著這片家業和老房子,有的則遷出留下空房子。

市議員張芳麗和楊春生說,委託行的房子老舊,只有四至八坪不等,居住環境不佳,居民曾經開會要都更,也辦過都更說明會,但是容積率只有三二○%,實在太低,建商認為無利可圖,興趣缺缺。

楊春生指出,委託行基地方正,很適合都更,其中市有地佔了近三成,希望透過港區周邊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爭取公辦都更,讓基隆門面有機會更新。

市府:須取得較多公共利益

都市發展處長徐燕興指出,民眾可能對公辦都更有誤解,政府拿資源辦都更,相對必須取得較多的公共利益,對所有權人來說不一定是好的選擇。市府正在盤整老舊宿舍等資源,讓年輕人作為創業的基地,目前也還在測試文創的市場和型態。

市議員秦鉦在委託行出生,他認為都更整合有難度,不過委託行曾經風光過,承載許多市民的共同記憶,建議引進文創元素,轉型為文創園區,再創生機。

城隍廟管委會委員郭牲良從小在孝三路一帶成長,對委託行感情很深,從這幾年城隍廟文化祭帶動孝三路商機的經驗,他也希望跟委託行合作,將孝三路、海洋廣場、委託行到廟口的商圈串連起來,帶動人潮,他說,不做就沒有機會。

委託行商圈老舊沈寂。(記者盧賢秀攝)

委託行裡商店所剩無幾。(記者盧賢秀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