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新豐打造單車道 重現水圳墾拓史

2015/08/11 06:00

新竹縣新豐鄉的光復圳,功成身退後幾已被人遺忘,鄉公所爭取客委會金援,將第八支線打造為「萃豐庄,綠圳道」。(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豐報導〕新竹縣新豐鄉歷史悠久的光復圳,功成身退後被人遺忘,鄉公所爭取客委會金援,將擁有最多特色資源的第八支線,重新調查整理完成約廿四‧八公里長的「萃豐庄,綠圳道」,讓潺潺水圳重現墾拓生活記憶,打造一條鐵馬新路線、最道地的鄉土文化之旅。

新豐鄉長徐茂淦表示,史載荷蘭自新豐登陸,舊名「紅毛鄉」,但多數古蹟早已毀壞;公所以光復圳第八支線為主題,並以墾拓範圍萃豐庄為名,爭取客委會補助亮點計畫,打造結合人文特色與自行車道的「萃豐庄,綠圳道」。

徐茂淦說,經調查,萃豐地區自墾拓以來即面臨灌溉水源不足的窘境,所以光復圳的開鑿相當重要,經地方仕紳及徐氏家族等各方付出,才有今日的開發成果。

光復圳前身為三七圳,埤圳開鑿始於一七九五年,光復後成立水利組合,之後主幹線並與桃園大圳銜接。

其中,第八支線是光復圳所有支線中灌溉面積最廣、長度最長、且有最多資源的支線,流經和興、青埔、福興、後湖、埔和及坡頭等六村,該計畫一併整理沿線的文化景觀,設置導覽解說牌,包括光復圳的源由與發展、墾拓時期的關鍵人物、主祀神農大帝的百年福龍宮、自大湖口番仔湖遷移到新豐後湖的惜字亭、農會舊穀倉等。

早期圳溝構造簡易,水量少,導致灌溉範圍小,因此放水區域採輪流制;放水時,為防止其他灌區偷水,村民會成立巡水隊,費時二、三天沿水路來回巡視,最遠曾巡到今日的石門水庫及富崗地區,極為辛苦;爾後水利會設置水閘門,改為守水閘門,但每遇旱季村民甚至為爭奪水權大打出手。

徐茂淦說,走一趟光復圳第八支線,從沿線的導覽地圖,可實地了解光復圳的重要性與過去萃豐庄的墾拓生活文化,引發飲水思源之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