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地 西螺會農將契作黃豆製豆皮
2015/02/04 08:00

西螺農會積極推廣農民種植本土黑豆、黃豆,期望能打造西螺黑金、黃金傳奇。(記者黃淑莉攝)
〔記者黃淑莉/西螺報導〕西螺農會繼與農民契作黑豆後,將進一步契作黃豆,農會總幹事廖錦富表示,西螺是醬油故鄉,西螺、莿桐的豆皮供應量更佔全國九成,期望能以在地黃豆製造優質豆皮,創造黑金、黃金傳奇。
廖錦富指出,西螺雖是台灣醬油、豆皮主要產區之一,但原料黑豆、黃豆卻都是進口,進口豆超過九成是許多專家不建議食用的基因改造豆。
廖錦富指出,進口黑豆、黃豆進口須經過長期運輸,新鮮度、品質絕對比不上在地,農會以本土產黑豆生產「醬官釀」醬油,價格雖較市售貴,但一連串食安風暴後,國人「吃在地」觀念抬頭,寧願花多一點錢吃好的食物,近來銷售量明顯增加。
西螺農會祕書沈培昇強調,只要品質好、安全,不怕沒有人買,農會初期推廣栽種黑豆,農民意願不高,但看到發展潛力,契作面積現約二十多公頃,農會全數收購後,部分委託廠商加工,釀造醬油、黑豆醋、黑豆茶等,部分原豆在農會販售,許多消費者買回去做豆漿或其他料理。
已育種 明年可大面積栽種
廖錦富說,農會接下來要種黃豆,現已完成育種,預計明年可大面積栽種,針對休耕田以契作或租地方式栽種,收成後再進一步與豆皮工廠合作,以在地黃豆生產豆皮,雖成本較進口豆高,仍會有客群。
西螺農會表示,栽種黑豆、黃豆耗水量少,且有轉作獎勵金,一分地黑豆產量約三百至三百五十公斤,黃豆一分地產量約二百五十至三百公斤,黑豆收購價每公斤平均約四十多元,黃豆還要視生產狀況再討論,有興趣的農民可至農會詢問。
-
單親媽無毒蜜棗 聽大悲咒長大的
-
捨得吃嗎?蘿蔔長5隻腳趾頭 酷似人類腳掌
-
仁武新河堤社區2.0版現身 水岸輕豪宅好靚
-
隧道式種小番茄 產量倍增又省工
-
高雄首選水果 首度賣到中東去
-
搶窺全球衛浴設計趨勢!頂奢衛浴品牌GROHE打造極致奢華體驗
-
小麥新故鄉 大城推加工產品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