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冰鮮」 老農不必再半夜採收
2014/08/14 08:00

長豇豆喜歡生長在天氣熱的地方,高雄、屏東為南部種植大區。(記者陳祐誠攝)
〔記者陳祐誠/高雄報導〕便當裡常見的配菜長豇豆看似普通,實際上藏有大學問!因採收後容易變質,美濃農會近年努力尋找預冷技術,去年起向農民推廣簡單處理,大幅改變長豇豆採收模式,也穩固了農民收益。
美濃農會預冷技術 穩定收益
長豇豆採收離土後,遇熱數小時就會明顯變質,因此農民得在三更半夜摸黑採收,裝箱搬上車,抓緊時間運到市場賣給盤商,不但對老農的體力是負擔,搶快途中也容易發生意外;而部分盤商則吃定農民「沒辦法把貨賣遠」,故意把價格壓低,相較北部的穩定價格,南部價差二到四倍時有所聞。
美濃農會去年與農業試驗所合作,尋找延長長豇豆保鮮時間的預冷方式,教導農民在採收後,先將豆子泡入冰水降溫,裝箱時再放入冰塊或冰條控制溫度,豆子經過數小時的運輸仍能保持新鮮;農民採用此套模式後,可以改在大白天作業,時間運用更有彈性。
美濃湛姓農民說,以前要半夜採收實在太累,還要趕時間把貨送到屏東里港的市場,油錢和風險都是成本,且豆莢送到北部時已經軟掉,不受消費者青睞。現在他的採收模式改變,生活得到充分休息,也比較有心思顧及包裝。
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目前教農民的泡冰水只算是陽春版,未來將添購專業設備,農民可把採收的豆子裝箱運到農會集貨場,直接送進處理設備中,讓機器自動噴灑冰水降溫,快速達到預冷效果。
長豇豆原產於印度,又被稱為角豆或菜豆,常外食的民眾對它應不陌生,由於長豇豆性喜溫熱,因此種植地點多分布於中、南部,其中美濃、里港為南部的重要產區,一年四季都能見到它的蹤影。

農民把剛採收的長豇豆泡入冰水,延長保鮮時間。(記者陳祐誠攝)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